猪走路不稳是什么病的前兆?引发猪跛行的四种疾病及诊治方案
猪四肢任何部位发生疾病,在临床上都可表现为跛行。跛行虽不是一种快速致死性疾病,但会影响后备猪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猪的生产价值,尤其是种公、母猪。本文介绍了导致生猪跛行的四类疾病,包括关节炎、猪丹毒、蹄部疾病和营养性肌病,供参考。
1 关节炎
关节炎由猪滑液支原体和丹毒杆菌引起,也可由猪的混群和移动、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低、防风不良、改变管理和饲喂措施引发跛行。
1.1 临床症状
猪滑液支原体可通过母猪和老龄猪的呼吸道感染。4~8周龄的猪由于初乳免疫较少感染,其他猪较易感染。一般发病率低于死亡率,但发病率高达50%,致死率较低。生长育肥猪发生急性跛行可持续10d。关节炎可因外伤、应激反应而恶化,大多关节有疼痛反应,并变软、肿大。剖检可见关节损伤,尤其是后肢膝关节,并有大量纤维蛋白的清亮黄色滑液,黄色滑膜有不同的绒毛状肥大。关节面和关节周围组织通常不受影响。剖检可分离出猪滑液支原体,为骨软骨病的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而不是原发病。
1.2 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诊断。临床症状包括一肢或多肢的跛行,关节周围伴发关节肿胀。典型病例不发热,没有肺炎、胸膜炎、腹膜炎症状。如果根据病原菌分离诊断,应取临床症状已发生3~4d且未经治疗猪的滑膜和滑液样品。另外,猪滑液支原体也可从正常关节中分离培养。
1.3 治疗
急性病例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与丹毒相区分。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泰妙菌素、四环素、恩氟沙星。英国的调查显示,在一个垫稻草的肥猪群,44%的猪发生局部或全身性关节炎,采用林可霉素治疗后效果显著。但抗生素对缩短病程无效。应用皮质类固醇类,可降低炎症应答和缓解不适。任何降低应激反应(如混群和成群的运动)的措施可防止发生本病。SPF猪群由于没有病原不能发
病。
2 猪丹毒
猪丹毒杆菌是猪丹毒的病原,通过健康猪和环境传播,可在环境中短期内存活。
2.1 临床症状
猪丹毒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最急性的病猪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可死亡。急性猪中度发热、嗜睡、因关节痛疼不愿活动、厌食、四肢发绀。慢性病例的外周血管有血管炎。2~3d 后,典型的皮肤“菱形”病灶(局部荨麻疹)发展为全身性。
一些发病地区,只见跛行而无皮肤病灶。慢性病例中膝关节、踝关节肿大,触诊坚硬。皮肤坏死最终导致皮肤大面积腐烂。
慢性病例中若椎间关节感染,可继发变形性脊椎病。发生进行性关节炎和关节融合,腰椎骨疼痛可降低公猪性欲。慢性病例的四肢发绀可能与心脏瓣膜失效有关。
2.2 诊断
急性病例可根据“菱形”皮肤病灶初步诊断。如果疾病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则三种形式可在同一群中发现。如果剖检慢性丹毒跛行病猪时,早期可见淋巴结、肾、肌肉出血。在急性期有大量滑液蓄积,但慢性感染的关节有绒毛状、肥大性、增生性关节周纤维症。若形成关节翳,则关节面裂开。局部皮肤损伤可出现腐烂,甚至出现耳朵、尾巴脱落。也可发现瓣膜性心内膜炎。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对确诊十分重要。
2.3 治疗
剖检未经治疗的猪,取关节液做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药敏试验可指导治疗用药。有时可用青霉素进行快速的治疗性诊断。若猪红斑丹毒丝菌对青霉素敏感,则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是一种经济的选择。然而,如果病原菌敏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治疗丹毒也可获得成功。
注射弱毒或灭活苗,可有效控制丹毒的感染。疾病的暴发与未免疫有关,而不是与细菌毒力或疾病的性质改变有关。因此,任何调查都应确定母猪是否有疫苗接种史。即使母猪接种过疫苗,也有可能使生长- 育肥猪感染。在这种猪场,生长期的猪和母猪都应接种疫苗。若暴发疾病,注射灭活苗,并结合抗生素治疗为最好的治疗措施。
3 蹄部疾病
有时生长育肥猪蹄部过度生长,造成蹄部或蹄底的损伤或撕裂。地面的类型和条件是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宽槽地面能使蹄部陷入缝隙内,造成损伤。若地面太滑,则易失去平衡;若地面太粗糙,易造成蹄壁、冠状垫、蹄部皮肤的损伤,使病原入侵感染蹄部和相邻关节,发展为腐蹄病。生物素缺乏会导致蹄壁无力、鳞状角蛋白、容易开裂。鳞状皮肤伴随蹄部损伤使猪群的繁殖力下降。
给后备母猪补充生物素有利于繁殖。对所有哺乳母猪,生物素的饲料添加剂量为2.32mg/kg;用于增强母猪和初产母猪蹄部功能和生产性能时,生物素的饲料添加剂量为1.16mg/kg。
4 营养性肌病(白肌病)
在现代饲料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营养性肌病不应发生。虽然典型的硒和/或维生素E 缺乏可导致意外死亡,但有时也见猪侧卧,无法站立和行走。剖检变化包括肌肉苍白、心外膜出血(桑葚心)、肝脏苍白且表面粗糙(饮食性肝障碍)。预防性补充硒的浓度为0.3mg/kg的亚硒酸钠。如果为群发性,则注射硒/VE,指导补充营养性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