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头金蝉脱壳 呆头呆脑肥嘟嘟的蝉幼虫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快到芒种节了,记得儿时收割小麦时,在地里会听到又尖又细的知了叫声,我们给它起名“麦老哨”,那是一种个头比“老哨”小,翅膀的颜色又有些发绿的昆虫。
我们家乡对知了的称呼,方言叫“老哨”,它们的幼虫叫“爬爬”。
场院里的麦子颗粒归仓不久,地里的禾苗很快长出来了,当禾苗长到膝盖那么高的时候,蝉就开始上场了。
每天放学后,大家呼朋引伴,去树下找蝉幼虫,那是我们的最爱!
村前村后,凡是有树的地方,我们几乎都跑遍了。
低着头,在树的周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如果发现一个小小的洞眼,用小拇指轻轻一戳,洞口变大,那里面保准藏着一只肥嘟嘟的蝉幼虫。
把小拇指小心地探进去,那只呆头呆脑的家伙,就会顺着你的手指自动爬上来,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战果,欣喜溢满心房。
特别是雨后,大地的土壤变软,地下修炼多年的蝉幼虫,更会争先恐后地爬出来。
一晚上,能找十多个。
拿回家,放到碗里,用开水一烫,然后冲洗干净,等到母亲炒菜时,就会在油锅里炸出来,给小孩子解馋。
有时候,也会挑拣一只生命力特别强的蝉幼虫,把它扣在大碗底下,第二天它就会变成蝉,可以拿着玩上半天,等玩的差不多了,就把它分成几瓣,给下蛋的老母鸡吃。
如果胆子大,如果有大孩子带领,我们也会到村西那条油漆马路上找“爬爬”。
因为油漆马路两边长着又粗又高的柳树,关键是靠近马路的玉米地里,禾苗伸展着宝剑一样的叶子上,会爬上很多蝉幼虫,一晚上能够逮满满的一罐头瓶子。
小时候,我们的饭菜里很少看到荤腥,蝉幼虫就成了我们解馋的佳品。
特别是听人说,蝉幼虫的营养价值很高,一个蝉幼虫顶两个鸡蛋的营养!
乖乖,鸡蛋可以卖钱可以换文具,娘舍不得让孩子吃,但是抓来的蝉幼虫,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的,只要能够逮回来,母亲就一定给孩子煎熟。
现在,路面都硬化了,很少再见到野生的蝉幼虫了,花钱买来的大多都是人工养殖的。
夏天到了,蝉幼虫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希望这个夏天,还能够像小时候一样,再次抓到蝉幼虫,回味一下童年的欣喜。
我是@昕暖草木盛,欢迎路过的朋友留言支持[比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