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听说导盲犬的一生很短: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导盲犬被骂哭

人气:405 ℃/2024-03-11 22:28:30

一个冷门节日:

每年五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天)。

没听过?

是有点鸡肋。

在Sir看,这一天的“帮助”——

是让我们警惕和反思,那剩下的364天里频频发生的无助。

前不久,一个让人心疼的标签被顶上热搜:#被骂哭的导盲犬#

山西太原一名交警扮成盲人,陪伴盲人和导盲犬同乘公交,结果被拒。

视频里,你能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恶意和冷漠:

司机说,怕有狂犬病;

乘客抱怨,别耽误时间,我们还要上班。

没一个人对弱者投出哪怕丁点共情。

被赶下车后,导盲犬委屈地哭了。狗主人说,类似的被拒每天都会“上演”。

网友心疼狗子,也心疼视障人士。

但Sir也听到一些杂音。

有的,认为这是“狗奴”作秀;

有的,认为导盲犬花费不菲,是特权阶级的专属。

Sir劝你们嘴下留情吧。

在真正了解导盲犬,以及中国残疾人的生存现状之前。

有些话,今天不得不说了。

全国多个省市在养犬管理条例中,都不同程度规定:

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予以便利。

尽管如此。

在我国,导盲犬依然常被拒之门外。

为什么?

首先,大众对导盲犬没概念

导盲犬是温顺聪明、训练有素的工作犬。不仅对导盲犬本犬要求高,还要保证它家族几代以内,都不能有攻击人类的行为(什么叫根正苗红)。

因此,目前地球上从未发生过被记载的导盲犬伤人事件。

陪主人坐地铁,它会乖乖钻到座位底下的空间,尽量不挡着过道。

视频里这只导盲犬被乘客不小心踩到小jiojio。

没叫,没动。

低了低头,委屈地皱皱眉,继续乖乖趴着——

另外,导盲犬还是禁得住诱惑,经过极高淘汰率筛选出来的绝对“优等生”。

初始选拔就极严格。

服从性不佳的,长相偏凶悍的,通通pass。

在最符合标准的金毛和拉布拉多里,过于活泼的、胆小的、精神不集中的,都会落选。

确保他们既能听从指令带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

又能忍受诱惑,不受周遭环境影响。

△ 奶茶?火锅?肉肉?对不起我没看到

在电影《导盲犬小Q》里,水户家有5只小狗降生。

水户小姐想送一条狗去做导盲犬,不知该选哪一条。

训练基地的人说,对他们叫一声“过来”看看。

四只小狗,都活泼地奔向主人。

而被选中了的。

恰恰是唯一不为所动的小Q。

导盲犬不易受干扰的属性,三分靠天分,七分靠训练。

怎么训练?

第一招,猫咪训练。

别笑,Sir不是在说段子。

在国内一训练基地,你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个犬舍里都养了一只猫。

狗和猫在一个盆里吃饭。

通过猫狗共处一室,来锻炼导盲犬的专注力。

平日里见多了猫,工作中就不会轻易被其它小动物吸引,不会因好奇而分心。

△ 别骚,我可是见过世面的狗

第二招,食物训练。

导盲犬一天只吃一顿饭,且只吃食盆里的狗粮。

为了克服其它食物的诱惑,训练员在它面前放一根鸡腿,反复强调“不许吃”。

(啊啊啊啊给他吃!!!)

第三招,声音训练。

狗的听觉是人类的40倍。

想成为导盲犬,必须学会过滤人类生活中的异响。

从小,它们就要接受各种声音测试,面对电话铃、电波声、飞机轰鸣等声响。

起初——

一脸问号。

久而久之——

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小困。

合格的导盲犬还要接受枪声训练。

经过训练员的安抚,引导。

听到枪声也不再躁动的狗狗,必定是能hold住大场面的狗狗。

可能你要说了,为了上岗,这也太违反动物天性了。

算不算一种虐待?

这就涉及另一招,劳逸结合。

对于导盲犬来说,导盲鞍就是他的“工作服”。

有鞍子没鞍子,是两个狗。

套上鞍子,进入工作状态。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坚守岗位职责;

解开鞍子,就是玩耍状态。

追呀追呀我的骄傲放纵,释放爱玩的天性。

这番重重筛选下来,被淘汰的几率高达近60%-70%。

能通过的,都是“狗中龙凤”。

可以说,成为一只导盲犬,最大的职责就是服务于视障人士。

以克服天性为代价。

不能随意吃、随意大小便,拒绝玩耍的诱惑,被同类或人类攻击,也要岿然不动。

这样的狗攻击人的概率,比马路上车撞到人的概率低多了。

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每一条被拒的导盲犬背后,都是一位视障人士。

大家或许对国内盲人的总数,没有具体了解过。

这个数字是:1731万人。

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全国每80个人里,就有1个盲人

与这个数字对比的是,当下中国可服役导盲犬不到200只

根据中国盲人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是8296万人。

即每16个人中间,就有1位残障人士。

但。

为什么在我们身边,看不到这么多残障人士?

原因很简单——

我们有意无意拒绝了他们的进入。

处处都是障碍。

太多盲道不友好,被商贩、被车辆,被绿化带、建筑物占用;

有的七扭八拐、颇具抽象艺术,有的则干脆是“断头路”。

出门?不,那是赌上性命的探险游戏。

真正的“无障碍通道”,需要注意的细节,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导盲犬小Q》中,盲人走过的一段路,全是心思。

自动感应门普及,无需推拉,即可进入。

盲道不但街上有,必要时延伸到建筑物内部。

楼内走廊全程有扶手,作为辅助工具。

人行道与路面连接处,也大多是缓坡,而非轮椅难以行进的台阶。

小到食品饮品,大到房间门牌,都标有盲文,方便辨认。

在社区、学校做导盲犬示范演出,积极宣传导盲犬知识。

日本电影里,常能看到独自出行的残障人士。

Sir之前推过日本电影《37秒钟》。

女主角做轮椅乘地铁,上下车时,会有工作人员拿垫子铺平列车和站台的间隙,保证她能畅行无阻。

在一些地区如冲绳,还改造了站台的地板,按下开关地板就会自动抬伸。

一些欧美国家,无障碍设施也更为普及——

离公寓门口最近的地方,有专有停车位。

学校、医院、商场有大面积专有停车位供残障人士使用。

用一触即开的门,替代旋转门和推拉门,方便轮椅使用者通过。

当然,Sir在广州地铁、公交,也看到了非常完善的残疾人通道。

不过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残障人士的另一大难是,求职难。

国内,逐渐面向残障群体提供更多种岗位,如淘宝客服、IT程序员等。

但按摩依然是盲人从事最多的工作。

很多国家采取了法律保障的形式,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意大利为7%,德国为6%,美国为3%。

我国,这个数据仅1.5%

另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庇护性工厂。

如,韩国和台湾地区规定,非视觉障碍者不得从事按摩业。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无障碍公共设施、服务,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照着发达国家,必然存在一定差距。

但要知道。

1985年纽约只有上千辆无障碍公交车运行。

如今,这个数字增长到5700多辆。

1970年日本开始建立残疾人职业服务中心,针对残疾人开展从职业咨询、指导到就职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到1982 年,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都建立了这种服务中心。

在2004年日本开始实行《残障者辅助权法》。

规定不仅公共机构,在商店、超市、酒店等民间场所也不能拒绝导盲犬进入,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比之下。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除却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

一只被骂哭的导盲犬,暴露了一个问题。

也是在Sir看来最紧迫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共情,是否有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

答案恐怕未必肯定。

为什么《小Q》一个讲述盲人与导盲犬普通日常的故事,打动了万千观众?

为何它的笔触很淡,却力量汹涌?

在Sir看来,即便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喜欢、惧怕狗的人。

以及不接受、不理解残障人士的人。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治愈,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人与动物、人与人皆互信互谅的理想化社会。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误解和对立,有的是不同个体间的包容互助,是人在面对孤独时的无解与出路。

都说,导盲犬是盲友的第二双眼睛。

但小Q的最厉害之处,是它化解了渡边的孤独。

起初,渡边先生是个古板,并且怕狗的人。

第一次见到小Q,他是抵触的。

出门要被狗这种牲畜领着的话

还不如在家睡觉更好

第一次近距离被小Q带路,他更是又生又怯。

不敢去牵它。

一件事,让渡边开始对导盲犬有所改观。

小Q带他停在马路边,不明所以的渡边,继续命令他过马路。

突然一辆大卡车驶过,他惊讶地发现,在危险情况下,即便听到指令,小Q却纹丝未动。

它会自己判断要不要听从命令,保护主人的安全。

可别扭的渡边还是不能完全信任小Q,以至于在练习时摔了跤,一人一狗没能顺利毕业。

听着别人举办欢送会,渡边一脸寂寞。

对一个盲人来说,这种独自落寞的时刻,太常见了。

而这次,身边多了个同伴。

小Q就像通人性一样,默默地上前安慰渡边。

一直以来,渡边为什么性格别扭?

其实,无非觉得太多人不懂盲人的难处罢了。

可当小Q依偎在他身边的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自己也可以有一个无条件的依靠。

小Q用单纯和友善,划出了一块净土,让别扭的渡边也开始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善意。

他向家人表扬小Q的专业;

向同事炫耀小Q的聪明。

一次,小Q“离家出走”了,渡边担心得不得了,去领它回家时,却舍不得打骂,反而耐心安抚它。

改变,一点点在渡边身上发生。

后来渡边患上肾衰竭,小Q被送回训练中心,它一直在等主人好起来。

一等就是三年。

再后来,渡边在病重之际,来见了小Q最后一面。

小Q陪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很多导盲犬的训练内容都是为某个特定对象设计的,因此,它们的一生往往只会服务于一个对象。

渡边去世后,小Q成了训练中心的演示犬,再没去服务于第二个盲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狗。

Sir不太同意。

这个故事的主角,说到底是

狗的忠诚,为渡边原本的怀疑视角,注入了信赖的温度。

也让他具备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融化了不同群体间坚冰的,最终是谅解与善意。

反观现实社会。

无障碍设施与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尚在路上。

更亟待建设的,是心与之间的通道

盲人和导盲犬被拒绝,不是第一次上了新闻。

歌手周云蓬也是导盲犬持有者,他曾在微博上抱怨,带着导盲犬无法进入酒店。

而比起对导盲犬的拒绝,大众对残障人士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其实更伤人。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说,她走在路上总能听到人们的议论声,而这些人下一个动作大多是——

虽然他们看不见,但这很不礼貌。

她乘地铁,多次被拦住,理由是“宠物不得入内”。

更有甚者——

拉她走近标示语,让她自己去“看”。

对一个盲人,这更无异于羞辱。

其实从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就规定过视障人士可以携导盲犬乘车

此后各地交管条例,都在逐渐为残障人士亮起绿灯。

为何到了今天,让人心疼的热搜还是不时出现?

让残障人士寸步难行的,何止法律和设施的不健全。

我们最匮乏的,是关爱、容纳他者的“心”。

所以,Sir今天在这里由衷建议。

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比如这几件小事——

见到导盲犬,“四不”:不喂食、不抚摸、不呼唤,不拒绝;

见到盲友,“一问”,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尽量换位思考,一视同仁。

不要占用盲道、无障碍通道;

发现无障碍设施有损坏或被占用,可拨打市民热线12345反映;

尽量收起“注目礼”,更不要对他们指指点点……

电影《小Q》里,有最让人动容,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幕。

渡边第一次牵导盲犬上班,因不熟练,走在大马路中央,造成了交通堵塞。

浩浩荡荡的车队,都默默跟着一人一狗。

连一声鸣笛都没有。

夸张吗?

能做到吗?

Sir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点努力,总有一天能汇成那条浩浩荡荡的队伍。

就算还要等5年,10年,20年……

总有一天。

我们不只在这一天记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听说导盲犬的一生很短: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导盲犬被骂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