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红螯虾养殖方法:红螯螯虾的人工养殖技术是什么

人气:252 ℃/2023-10-24 16:25:14

前言

红螯螯虾,属于滑螯虾科的一种拟螯虾,外壳坚硬且光滑,身体颜色呈现淡青绿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还有着惊人的耐寒能力,能在较低的水温环境下存活。

它们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繁殖能力强大,每年可产下数十万粒卵,孵化率高,繁殖速度迅猛。

这种虾类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摄食行为有助于控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底泥中的寄生虫,从而维持水质的清洁,并促进水生生态平衡,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造池塘,确保池塘中的水始终充足供应,这对于维持池塘的稳定水位和水质至关重要,地面也要开阔,避免过多的阻碍物,有利于池塘周围的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水体的氧化和循环。这对于维持水体的健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倾斜地势能使得水可以自然流动,形成微弱的水流,帮助清除池塘中的污垢和杂质,减少潴留在池塘底部的沉积物,还有助于排灌操作,使池塘中的水能够顺利流动到外部排水系统中,保持池塘的水位稳定和水质清洁。

池塘的面积可以根据需求而定,3-8亩的长方形形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要求长宽比为1:3。这样的形状方便管理和养殖操作,水深在0.7-1.3米之间是比较合适的,过深的水对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不利,浅水养殖是较为推荐的选择,尤其是在适宜的温度下。

池底应该略有坡度,以确保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避免水质的滞留和疾病的滋生。外河水质也要求良好、清新、无污染,以保持虾类健康成长,为了防止虾类逃逸,应该在池塘四周加强防逃护栏。

种植水草

在自然环境中,红螯螯虾往往寻找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作为庇护所,以躲避天敌和寻找食物,在养殖环境中引入水草,能够提供类似的避难场所,让红螯螯虾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

种植水草时,可以选择适合的挺水植物,如水葱、芦竹和香蒲等。在进行种植前,对池塘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是必要的。

种植水草的面积应占据池塘的一定比例,一般约为10%左右。可以将水草集中种植在中央沟的两侧或中央集污区的周边,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水草,也可以考虑在池塘中间放置虾盒或虾箱等躲避物,为红螯螯虾提供更多的躲避场所。

水质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减少虾类疾病的爆发,并促进虾的生长发育,水质清洁纯净,不含有害物质,能够提供虾类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在养殖池的建设中,还要注重排水设备的完善,确保池塘的水源排灌方便,便于定期更换新鲜水,保持水量稳定并调节水质。

为了进一步改善水质,可以借助天然植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力量,进行生态调节。天然植物在水中生长可以吸收废物和过量营养,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稳定水质。适度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引入有益的微生物群落,协助分解废物,提高水体的健康度。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水质的监测和调控,定期检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和酸碱度,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如3mg/L以上的溶解氧含量和6.5~9.0之间的pH值。适时增加换水频率,特别是在红螯螯虾成熟或密度增加时,有助于排除废物和保持水质清新。

虾苗的放养

优质的红螯螯虾苗种,具备一定的特征,它们的体长应在2厘米以上,而且螯足齐全,没有残缺,体色应该是鲜嫩亮绿的,而非带有红色斑点,肠道的颜色相对较深。好的苗种还应该具有均匀的体格以及活力充沛、爬行速度较快的特点。

在放苗之前,需要对清塘进行处理,大约10天后,石灰水的毒性才会完全消失。在确保水质检测正常后,才可以放入虾苗。

为了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应该在进水口安装一个细密度为60-80目的筛绢网。这种筛网可以制成圆筒状,长度约为1.5-2米,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阻止敌害生物随着进水流入养殖池。

在放苗之前的10天内,需要逐渐提高水位,使其达到50厘米左右。然后可以进行施肥培水的步骤,推荐使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猪粪和杂草,每亩用量约为25-50千克。

根据水色、pH值和透明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在第一次施肥后适时进行追加施肥,有助于保持养殖池中的pH值在7.0-8.0之间,形成茶褐色或淡绿色的水质,同时透明度可达30-40厘米。

当水温升至16℃以上时,是放入红螯螯虾苗种的理想时机,通常发生在4月至6月初。在选择虾苗时,要挑选那些体质健壮、外表亮丽的,分散投放在虾池周围的浅水处,增加放养的成功率。

饲料的选择

红螯螯虾在孵化初期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在适宜的水温下,这些幼虾经历了约45天的孵化过程,其卵黄囊会完全消失。

为了提高红螯螯虾前期培育的成功率,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在这方面,丰年虫是一种优质的选择。

丰年虫作为红螯螯虾的开口饵料,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和优势,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满足红螯螯虾早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要求,而且它的体型适中,容易为红螯螯虾所摄食,提高了摄食效率。

在选择饵料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对于选择豆类植物作为饵料,加温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豆类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通过适当的加温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抗胰蛋白酶,提高植物蛋白的可利用性,从而让对虾更好地吸收其中的营养。

除了豆类植物,动物性饲料也是可供选择的饵料来源。鱼粉、新鲜的杂鱼、螺蛳、蚯蚓以及畜禽内脏等,都是常见的动物性饵料,它们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对虾摄取后能够得到丰富的营养。

关于投喂量,它不仅受到对虾体重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水温、水质和摄食情况等,一般而言,以干料为例,小虾的日投喂量约为体重的8%-10%,中虾为5%,大虾为3%-4%。然而,如果使用鲜料进行投喂,则应稍微增加投喂量以满足其需求。

投喂的方式

建议将每天的投喂次数增加到两次,分别在上午和傍晚进行,有助于满足红螯螯虾的摄食需求,并提高其生长速度。在投喂时,应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这包括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并要注意观察季节、天气、水质和虾摄食情况等因素,来确定饵料投放的增减。

投喂时,应选择岸边和浅水处进行均匀投喂,并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调整投喂的位置,使其更适合红螯螯虾的取食习性。

在幼虾期,适合使用细碎饵料,例如鱼肉糜、小虾料和鳗料等,将其制成小颗粒形式供给。这样的饵料能满足幼虾的小口需求,并提供丰富的营养。

在中虾阶段,可以改变饵料形态,使用加工成块状的饵料。比如,将野杂鱼或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大小的块状,或者将山芋刨成丝状,都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成虾阶段,饵料可以稍微粗一些,成虾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摄食和消化能力,能够适应更大颗粒的饵料。可以选择一些粗颗粒饵料,例如大颗粒的鱼肉块或者其他海洋生物的残渣,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摄食体验。

红螯螯虾的饲料也应根据其食性特点进行调整。作为杂食腐屑食性的虾类,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是必要的。在虾苗放养初期,可以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而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逐渐过渡到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搭配适量的动物性饲料;最后阶段则更多地投喂动物性饲料,以确保虾类的全面营养。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水温对投喂量进行适当调整。水温较低时,虾类的摄食能力较弱,投喂率可适度降低;

而水温较高时,虾类的摄食能力增强,投喂率可相应增加。因此,在初期投喂量可约为虾体重的6%,中期可增至虾体重的10%,随着水温降低,投喂率逐渐降至虾体重的3%左右。

日常的管理

在成虾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检查虾的情况。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可以观察虾的体长、体重、体表颜色以及整体的健康情况。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虾的生长状态和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如果发现虾的体表颜色异常或者体长、体重增长缓慢,这可能是疾病或环境问题的迹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还要定期检查水质的情况和水色的变化,帮助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使用水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并及时记录下来,有助于发现水质异常的迹象。

特别是在遇到特殊天气情况时,如持续高温或暴雨,水质的变化可能更为显著,因此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以避免大规模的虾群死亡事件发生。

平时也要观察虾的进食情况,健康的虾通常有良好的食欲,并能正常进食。通过观察虾的进食状况,可以及时发现虾是否存在食欲不振或进食异常的情况,这些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避免病害的爆发。

在红螯螯虾的养殖中,要注意到它们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针对水体的防控措施,包括水质调控和水体消毒等方式,以防止病毒的传播,还要注意水源的防控,避免农药或其他病原携带体进入养殖池内。

作者观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红螯螯虾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增加产量。同时,研究饲料配方和饲料管理技术,可以降低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这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与其他水产养殖物种相比,红螯螯虾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高、对水质要求较低等特点。在适宜的养殖环境中,有效地利用水体资源,减少对自然水域的捕捞压力。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红螯螯虾养殖,能将它们作为一种经济养殖物种,调节其数量和分布范围,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可以加强对红螯螯虾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其进一步扩散和对其他生物的侵害。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陈华,李建国. 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水产科技,2018,45(3):112-116.

2. 张明,刘洋,王小波. 红螯螯虾养殖水质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 海洋科技,2017,35(2):56-62.

3. 李明,赵丽,王鹏. 不同饲养密度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J]. 渔业科学,2019,37(6):67-72.

4. 刘建平,陈娟,吴凡. 红螯螯虾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水产养殖,2018,(7):39-43.

5. 孙伟,刘宏伟,谢勇. 不同水温对红螯螯虾养殖的影响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9):180-184.

搜索更多有关“红螯虾养殖方法:红螯螯虾的人工养殖技术是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