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自闭症孩子开语音?怎么带自闭症孩子玩过家家
“
自闭症孩子很少主动、自发地去关注身边的人,而是常把注意力放在TA感兴趣的东西上。
“喊他他不理,问他他不应。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办法让TA理我……”是多少家长头疼的感受。
”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妈妈、医生、老师等角色,或者各自创造各种各样的情节和人物,还可以掺杂好几种的游戏玩法,兴致盎然。
然而,自闭症孩子似乎很少会玩这样的假想游戏,更别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种角色了。
1.什么是假想能力?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过模仿、想象、思考进而通过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或游戏的能力。18个月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假装喂洋娃娃吃饭,哄布偶睡觉,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用遥控器假装打电话聊天……到5岁以上时假想能力就能变得十分丰富。
普通孩子具备的这种假想能力,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却存在一些困难,自闭症孩子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孩子所玩的假扮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
从普通孩子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自闭症孩子在假想能力方面欠缺是比较多的。假想能力很重要,可以让自闭症孩子轻松获得社交。
2.如何训练假想能力?
自闭症孩子的假想游戏天生就很弱,那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开发这项能力呢?
1.发展先备技能
假想能力并不是说来就来的。其实假想能力比应名、指物,甚至仿说都要复杂困难得多。
激发自闭症孩子的假想能力,首先对孩子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 基础认知能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类别。
✘ 模仿能力:可模仿他人玩不同的物品。
✘ 听指令:可以理解我们的指令并作出相应动作。
✘ 功能性理解力:可以理解不同物品的功能以及互相转换能力。例如水杯是用来喝水的,而不是用来敲打的。
✘ 大动作的能力:如跳、蹲、拍、滚、爬。
✘ 小动作的能力:如拉、推、敲、指、捏、搓、转。
2.生活中教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时时刻刻教孩子学习,教导孩子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变化以及规律,例如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
并及时给孩子讲解这些变化的原理,还可以适时的创造一些情景教学,让孩子理解这些细节,并积累生活经验。
3.假想游戏
分为前期假想游戏和后期假想游戏。
前期假想游戏是指把仿真的玩具当做真实的物品在游戏中使用。例如拿起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拿起玩具蛋糕假装吃蛋糕。
后期假想游戏是指孩子可以用一个不是仿真的物品,去替代现实中的一样东西。例如拿起一个香蕉,发现它弯弯的和家里的电话很像,就可以把香蕉假装成电话。或者不用任何玩具,只依靠手势,用手比出6的手势。
家长在指导孩子玩假想游戏时,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并提升孩子相应的理解能力。例如玩假装给娃娃洗澡的游戏,我们要告诉TA把娃娃放在浴缸里,娃娃要洗澡了。再继续引导孩子洗娃娃的身体,帮布娃娃洗脚、洗头发,洗完澡后要用毛巾把娃娃擦干。
与初期假想游戏相比,后期假想游戏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对孩子语言的要求也更高。这一阶段需要家长来想一些东西来和孩子互动。
4.角色扮演
这类型的游戏对于孩子的认知理解、逻辑思维、社交能力也有要求。不仅仅要选择一种玩具,更需要融入一个故事情节之中。
————庆祝生日————
Q:
准备物品:黏土、塑料玩具刀、硬纸条、蜡烛、盘子
玩法:妈妈可拿出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加入后,引导孩子模仿我们的动作,拿黏土进行拉拍捏等,当黏土变成一种形状后,可把他想象成蛋糕,再由蛋糕扩展到带上生日帽,继续完成插蜡烛-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把蛋糕放到盘子里-分蛋糕等一系列活动。
————一起吃饭————
Q:
引导孩子布置好餐桌,摆放好食物和碗筷,可以邀请家里的玩偶一起“吃饭”。在餐桌上孩子使用筷子夹“菜”,使用勺子喝“汤”,并且可以给玩偶喂好吃的食物。
如果孩子掌握得较好,也可不断增加难度,如“给妈妈夹一点西红柿吧”“妈妈口渴了”“爸爸想吃鸡蛋”“爸爸还想吃米饭,你能给爸爸加一些米饭吗”等等。进餐游戏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毛巾擦嘴巴,清理餐桌等等。
进餐游戏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认知。
如果您遇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或者自闭症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您可以关注 【私信】我来帮助您解决所有的问题。
同时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自闭症家长互助群】里面有专业的特教老师为大家解答所有问题,我们旨在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家长解决生活当中碰到的所有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