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大熊猫的繁殖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大熊猫繁殖如此困难

人气:388 ℃/2023-11-29 13:49:59

2015年4月,中国网络电视熊猫频道对大熊猫自然交配过程和研究人员协助大熊猫交配手段进行了首次直播, 不仅让大家对大熊猫繁殖的困难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世界各地的大熊猫爱好者对大熊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直观、详细的大熊猫繁殖研究资料。

当然此次直播也一直受到部分“爱猫”人士诟病,称直播有侵犯大熊猫“隐私”之嫌,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

众所周知,熊猫作为我国国宝,一直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据2013年统计,全球仅有1864只大熊猫,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实地去见见萌萌哒的熊猫,绝对是件荣幸的事。

特别对于小孩子而言,利用大熊猫的故事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非常适合,毕竟大熊猫的长相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回归正题,既然大熊猫数量稀少、濒危,科学家为什么不人工繁殖大熊猫呢?按照当下科技发展,岂不是很快就可以壮大种群?这是很多人比较困惑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要知道熊猫濒危与自身繁殖方式也有一定关系。

大熊猫的繁殖行为

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始熊猫历经800万年的演化才变成当下人见人爱的“憨憨熊”,我国有关大熊猫最早的记载是在逐鹿之战中蚩尤所乘坐骑“食铁兽”,当今看来大熊猫实在不是坐骑的最佳选择,有这样的队友蚩尤败的不冤。

在进化中,大熊猫并非一种被动接受自然选择的动物,它们往往会通过迁移等手段,寻找适合自己繁衍生息的地域,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大熊猫曾生存在我国东南、西南等多个地区。直到后来,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大熊猫才迁移至现今川陕甘的地界。

培育后代是动物繁衍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动物都无法避免,大熊猫也不例外。自然条件下,雄性熊猫是一个毫无责任心的老公,交配完成后便会离开,因此在熊猫幼崽诞生后,全权由雌性大熊猫抚养。

当幼崽长到一岁半的时候,会被雌性熊猫赶出地盘,独立生存,可是随着人类的破坏,大熊猫野外生存区域被分割成碎片,大熊猫幼崽无法找到合适的地盘,只能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活动或共用地盘,长久下去,大熊猫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近亲繁殖,导致基因多样性减少,幼崽成活率下降等弊端,种群延续受到威胁。

大熊猫幼崽

大熊猫的没有责任心,不止体现在雄性身上,雌性也有类似的行为,如果大熊猫怀的是双胞胎,那么雌性会选择性的放弃其中一只,只抚养一只,虽然这种做法是为提高后代存活率,被逼无奈的选择,但是在我们看来还是略显残忍。

此外,在自然条件下,雌性大熊猫在繁殖期会散发出特定气味,吸引多只雄性大熊猫的到来,经过“比武招亲”,胜出的熊才能抱得美人归。

比武过程中难免死伤,也间接导致数量本就稀少的大熊猫更少,为此大熊猫保护基地常配有对应的救护人员。

“互殴”的大熊猫

虽然上述导致大熊猫濒危的原因,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可以人为杜绝,但在圈养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影响大熊猫繁殖困难的原因远远不止于此。

“模仿”能力极差是人工圈养繁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科学家在圈养过程中发现,繁殖期的熊猫经常会因为爬跨姿势不对而大打出手,导致双方两败俱伤、无疾而终。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专门为大熊猫开设课堂,可是在学习过程中,有的熊猫学习观摩了12年,学业愣是一点都没进步,不可不说大熊猫是真“笨”的离谱,除了卖萌有一手。

繁殖期短,生殖细胞少且极不易储存,是人工繁殖中雄性大熊猫身上具有的问题,繁殖期短意味着成年熊猫一生中只有短短的数年可以繁育后代,其他时候只能卖萌。生殖细胞少且不易储存,主要体现在雄性大熊猫体内生殖细胞少,极难通过常规冷藏手段保存生殖细胞。

雌性大熊猫“内分泌失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食物单一,导致大部分雌性大熊猫发育不健康,无法拥有和排除成熟的卵细胞。

此外,剩余发育正常的雌性大熊猫,在一年内排卵次数只有一次、且时间只有短短的1到2天,无法准确预估时间,也增加了熊猫繁殖的困难程度,虽然现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测定尿液中激素含量来判断时间,但是仍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

育幼技术的不成熟,也是人工繁殖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我们经常从视频中看到,饲养员用竹子等食物换大熊猫的幼崽,其实这种情况和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雌性大熊猫是异常溺爱幼崽的,在产仔后熊猫妈妈会不吃不喝数天,一直将熊猫幼崽抱在怀中,在圈养过程中,熊猫妈妈甚至连墙壁都不会靠近,害怕孩子受到危险,母爱的光辉在大熊猫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能帮助大熊猫繁衍生息,壮大种群数量,科学家们可谓操碎了心。无法想象一个物种进化出来的繁殖方式,竟然可以将自己慢慢推向濒危,这样的动物属实少见。

不仅如此,大熊猫繁殖期各种激素水平和海拔等自然因素也存在一定关系。话说回来,好歹也是个熊,生存能力说出去都让人笑话,实在不敢苟同。

大熊猫繁殖困难在很多人看来是自身原因导致,可是让这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数十万年的生物濒危的原因,却不能全部归于它们自身,人类在这里面充当的角色“不容小觑”。

结尾

放生对任何物种来说都是杜绝濒危的最好方法,但是对生活在当今自然环境中的大熊猫,可能不是最优选择,人类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比你想象的更为严重。

在适当放生的同时,加紧加强大熊猫栖息地的建设和保护区的设立,呼吁人类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是正道。

搜索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繁殖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大熊猫繁殖如此困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