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青年社交退缩症最佳治愈方法,正在杀死当代年轻人的灵魂

人气:155 ℃/2024-11-07 09:05:17

没有兴趣,躁不起来。/pexels

每次进入新环境,新公司也好,新群组也罢,许多人最怕被问一个问题: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唱歌——就这五音不全的嗓子,唱唱K还行,反正别人都在玩“大话色”,没人在听的。

画画——小学之后就再没碰过,如今的笔法,恐怕连一个球都画不圆。

于是乎,听歌、看电影几乎成为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顶多加个定语——听节奏布鲁斯音乐、看漫威电影(似乎高级了一些)。

漫威电影,已经成为不少青年的兴趣之一。

最近,一位微博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的女性亲友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不管少妇或者未婚,刷的都是同一部连续剧,看的同一档综艺,刷短视频都是看差不多的内容。除了这些就没见过别的爱好。”

男性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外乎喝酒、打游戏、看片,几乎没有谁的兴趣十分鲜明。

兴趣缺乏,几乎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通病。换而言之,这是一种“兴趣缺乏综合征”。

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乏兴趣爱好,原因不止一个

1. 应试教育,扼杀个性

教育,本应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的思路,注重启发思考和创造。

在我的初中时代,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公式和习题,而是美术老师让我们捏的泥人。为了找到合适的黏土,老师亲自带着我们上山挖泥。在课堂上捏泥人的时候,书香里夹杂的泥香,那是初中时代最清新的气味。

可惜回到家,泥人就被父母砸毁了。“不务正业!”“次次考年级第二,千年老二没出息!”

之后的美术课中,我都在用功做数学题,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从全校第二,到全校第一,再到全市第一……

世界上多了一个第一名,却可能少了一个泥塑家。

只有美术老师能感受到这种悲哀,而数学老师、班主任、校长、爸妈感受到的只有喜悦。

尤其是中考过后,校门口的横幅上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的时候,爸妈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

真热爱学习,高考完不会撕卷子,而是珍藏。/《少年的你》

我也很骄傲,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上大学,面对一堆招新的社团,举止无措的我才明白,我少了的那部分是个性,是兴趣。

于是我参加了广播台、朗诵会,重新找到了这部分失去的自己。

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挣扎的根源,可能只是在百十名之间的几次徘徊。为了从100名后爬升几名,他们要搭上周末去补课,哪里还有培养兴趣的时间和可能?

没有。

即便有,也要被功利熏心的兴趣班占领,钢琴也要考级,画画也要参赛,早就失去了兴趣的本质。

应试教育培养的所谓人才,其实就是工具人,而不是人本身。

2.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家庭压力……

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量级。

清华大学教授鞠建东预计,在2050年中国GDP将超美国两倍,这时候相对于中国经济,“美国会成为小国”。

再大的财富总量,面对14亿人,也被稀释得没多少了。更不用说,还有贫富差距、低福利、双轨制等种种问题。

工薪阶层除了拼命“搬砖”,没有别的出路。

应届生工资少点,好在还有时间,熬也能熬出个升职加薪。

最难的是中年人,上要养老下要养娃,中间还要供房供车,偏偏公司觉得你“老油条”,要裁员。

老婆精神分裂,二胎即将出世,你怎么选?/《82年生的金智英》

尤其对于女性,年龄更加敏感。甚至只要超过28岁,HR就要慎重考虑一下要还是不要。

“996”让人压力山大,下了班还要应酬陪笑,许多人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想睡觉。

培养兴趣?有时间吗?有钱吗?

好友请我打过一次高尔夫,空气是真的清新,挥杆打球是真的很飒。但我实在不好意思开口问:“玩儿这一次多少钱。”生怕被好友看扁了。

其实玩儿一次的钱总是有的,但要是把高尔夫培养成兴趣,投入可不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兴趣都像高尔夫球这么贵,但金钱总是一大关。多数人的选择走向了实用主义——

省省吧,还要攒钱买房。

3. 原子化社会来临,兴趣“独木难成林”

一个人的兴趣,不能称之为兴趣。兴趣一定是一群人的联结。

社会却在越来越原子化,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我们对他人的言行越来越难以理解。

围绕肖战就能分化出——唯粉、CP粉、同人粉、黑粉……

抵制肖战的黑粉,也衍生出了自己的亚文化。/微博

几派之间互不妥协,营造出攻击性越来越强的“饭圈(没)文化”。

尤其是价值观上的分歧,越来越难以弥合。

最近我身边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无力的事情,一位相处十年的兄弟,问我“你觉得中国抗疫做得更好,还是美国更好”。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无聊,没有任何意义,拒绝给出答案。因为不论谁更好,疫情都没有结束,都不能骄傲大意;不论谁更差,都没必要拉踩讽刺,因为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

于是,他对我各种讽刺,从信仰到人格,批得体无完肤。

我顿时感到怀疑,哪里有什么朋友,从来都是我自己,孤单的原子。

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最早提出了“社会原子化”的概念,认为现代大都市市民具有三大特征:冷漠、浅薄和过分理智。

尤其是过分理智,会造成人情的淡漠。可悲的是,这样的过分理智正在变得越来越浓烈,尤其是面对一些宏大叙事的时候。

既然人际相处的成本这么高,既然织毛衣难而拆线容易,深交朋友的意义又在哪里?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价值观分歧之外,社会组织的消亡也是原子化的原因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离散化、表面化,形成兴趣联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共通之处,也就只剩下娱乐八卦了。

4. 娱乐工业化,造成综艺影视千篇一律

2000年,《开心辞典》播出,掀起一股答题热潮,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答题节目。

2004年,《超级女声》大热,选秀节目成为了荧屏主流。

2010年,《非诚勿扰》的出现,又让相亲节目霸占了电视机。

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后,综艺节目言必称“导师”,以至于我甚至忘记之前是叫什么。

……

时间一晃到今年,光说唱节目就涌现出三档。

娱乐工业化,造成综艺节目“大干快上”,形成霸屏攻势。

说得好听点叫“全民关注”,说得直接点,你不想关注也没机会,到处都在讨论,你不讨论就落伍了。

在千篇一律的娱乐综艺刷屏下,人们的关注点很难产生差异性,几乎不存在个性化的可能性。

一阵风过后,水过地皮湿,人们又去讨论下一波综艺热潮。

深化形成兴趣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如果有一档综艺,可以一以贯之地去做,才能形成拥趸,才能培养兴趣。

目前来看,《乐队的夏天》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它让小众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

尤其像“重塑雕像的权利”这样重视音乐逻辑性和美学的乐队,许多人以前闻所未闻,而现在有成为粉丝的机会。

喜欢一个乐队,也是一种兴趣,谁说不是呢?

5. 算法推荐,绑架个人主体性

算法推荐,又叫“兴趣分发”。吊诡的是,这样的兴趣分发,本质上却是反兴趣的。

因为兴趣是以人为主导,而算法推荐却把人驯化为工具,它在定义你,而不是你去定义它。

进一步讲,如果算法或代码很了解一个人的喜好、厌恶情况,它们就能预测出每个人的需求与渴望。

这看似很好,因为人类就可以不用浪费时间进行思考了,实则可怕。

算法推荐背后,人被加速工具化。/pexels

人是会变的,而算法却不给你拥抱变化的机会。它只会强化你的价值观和喜好,使之极端化。

比如有人喜欢蔡徐坤(这自然是一种兴趣),讨厌黑蔡徐坤的言行,算法推荐之下,会屏蔽所有黑蔡徐坤的内容,甚至他的负面也会屏蔽。久而久之你会产生认知偏差,认为蔡徐坤就是最完美的人,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与之不一的声音时,你会怀疑人生……

算法推荐还会利用人的惰性,使人形成沉浸式快感,这无疑会占据大量时间。

这样一来,探索真正兴趣的时间,就没了。

兴趣的缺乏,造成丧文化滥觞

兴趣缺乏综合征,大概有这么几种表现:

1.聊天时缺少话题多样性,要么吐槽工作,要么抱怨亲友,知识储备格外缺乏,甚至不足以撑起一顿火锅;

2.“又有啥用”“没意思”“So What”“就那样吧”“无所谓”是口头禅,正当你兴高采烈告诉他,最近准备学钢琴的时候,他跟你说:“这又有啥用?学会了能赚钱吗?”你尽力想丰富你的生活,而他觉得什么都很无聊;

3.对新事物缺少好奇心,或表现极为迟钝,如果你连“xswl”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这种情况了;

4.盲从于权威,字典里根本没有“批判”“质疑”,尤其在宏大叙事面前,连膝盖都会发软。

养猫,也是一种不错的兴趣。/pexels

兴趣缺乏的极致,是社会兴趣缺乏,换句话说,就是对什么兴趣都感到没兴趣。

畅销书《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认为,一个人产生任何的病态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兴趣。比如孤独,缺乏安全感,习惯性的逃避,犯罪吸毒等,这些都是因为这个人没有意愿进入社会。

这显然是无尽的深渊,趁现在脱离还来得及。

兴趣青年,就是宝藏青年

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

首先,兴趣爱好会让你更加热爱生活。

爱看漫威电影的我,最近发展出一个投资手办的爱好。虽然价钱不菲,但看着满墙的手办,我看着就激动,觉得生活充满了奔头。

再看看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和遛鸟的大爷,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甜。要是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睡大觉,整个人都得憋疯了。

其次,兴趣爱好还可以让你感受到时间的长度、深度和厚度。

闲时其实比忙时更累。因为忙虽然累,但是沉浸在工作中,时间过得飞速。但闲的时候,度日如年,刷刷手机,打打游戏,什么?居然才过去半小时……相信今年放了半年假的大学生们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个时候兴趣就很重要了。

喜欢读书,那这段时间《曾国藩家书》全套应该都读完了;

喜欢弹琴,说不定能写出什么好听的乐曲……

看电视、刷手机只能算是消磨时间,沉浸在兴趣里,时间才真正有厚度。

最后,兴趣爱好还可以让你认识一群朋友。我有个高中同学,喜欢弹吉他,大学后有师兄邀请他玩乐队,到现在人家已经可以在酒吧驻场了,虽然还没红。

培养兴趣,收获朋友。/pexels

但关键根本就不是红不红,而是玩的过程。

兴趣青年,就是宝藏青年,让自己丰富起来吧,不然真会生病的!

搜索更多有关“青年社交退缩症最佳治愈方法,正在杀死当代年轻人的灵魂”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