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老话讲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古人讲,狗无八年鸡无六载

人气:461 ℃/2024-06-03 12:35:37

中国的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渊源久远、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积累下来诸多的经验,并且将它们编撰成书传之后世。

由于时代的局限,祖先流传下来的这些东西也不乏一些迷信糟粕,所以当我们在继承祖先的智慧之时也应睁大眼睛,加以辨别。

在古代,人们流传下来了许多俗语以简短的语句传播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如“狗无八年,鸡无六载”,说的是,养狗不能超过八年,养鸡不能超过六年,否则它们便会通灵,危害主人的生活。即便是在今天很多人也信奉这一俗语,遵守着“八六原则”养狗和鸡。

可能很多人要问,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野史君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这句俗语本身是有道理的,只是在解读时被许多人所误解或是夸大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

“狗无八年,鸡无六载”之说出自一本叫做《易妖》的古籍,此书的成书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从三国两晋时期流传开来,专门讲一些妖异之说,将哪些不符合常理的统统归结为“妖”。

《易妖》认为,无论是狗还是鸡与人相处久了之后,便会耳睹目染学习人的行为,具备人的智慧从而幻化成妖,危害主人。

在今天看来,这种说法过于荒诞,是对动物学习能力的一种夸大。我们知道古时有“老马识途”的故事,讲的就是一匹经验丰富的老马可以带着迷路的主人找到回家的路。其实,这只是动物的本能和经验的积累,并非妖化。

​狗和鸡也是一样,随着它们年岁的增长,生存经验也不断丰富,对于周边的环境和主人的习惯都更加了解,所以会做出一些看似反常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狗可以用前掌开门。这更多的是一种模仿或者是某种条件反射,而非它们的智慧达到了某种高度。

古人受时代的限制对这一点无法清楚的认知,故此有了迷信的解释。

2

既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年限定为“八年”和“六载”呢?这便与古人生存条件有关了。

受古代生存条件的限制人的寿命普遍较低,三十、四十去世的屡见不鲜,所以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不单单是人,古时的动物寿命也要远远短与当下。

在古代,狗作为看家护院的工具能活八年已是十分罕见了,甚至很多家狗只有三四年的寿命,因此当人们发现活了八年的家狗时便会感到稀奇,认为它已经超过了生命的极限,不应再养了。

同理,作为家禽的鸡其实际寿命则更短,很少有活过六年的,故此古人见到活了六年的鸡也会感到不合常理。

3

“狗无八年,鸡无六载”有古人更为现实的考虑。

对于家狗而言,它的主要使命便是看家护院,而三到五年的家狗正值壮年是看家护院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年限家狗便开始衰老,体力大不如前,也不再具有看家护院的能力。

在古代,人们生活十分拮据,普通百姓尚不能温饱,又怎会拿出多余的粮食去喂养一个年迈的家狗呢?为了不必要的浪费,古人只好将这种无用的老狗舍弃,看似残酷却也最为现实。

同样,古人养鸡也并非作为宠物,而是为了下蛋,或是食用,或是孵化小鸡。家鸡的寿命很短,六年的家鸡无论是下蛋还是孵化小鸡都已是“高龄”了。为了不浪费粮食,古人也只能将它们杀了。

野史君曰:古人留下的俗语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切不可看其表意,不求甚解,然后将其一棒子打死。只要我们静下心来,透过表相深究其理,定会有你我意想不到的的收获,然后才发现古人之智慧乃数代经验之积累,其中玄奥若能探究一二便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对于身边的俗语,或是对俗语的误解你又知道多少?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聆听古人的智慧。

搜索更多有关“老话讲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古人讲,狗无八年鸡无六载”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