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布鲁氏菌病牛羊怎么处理?猪,牛羊养殖过程中该如何防范布鲁氏菌病

人气:408 ℃/2024-03-21 04:32:4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牛、羊、猪多发。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怀孕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副睾炎。

一、病原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大小0.6~1.5 μm×0.5~0.7 μm,无鞭毛,无芽胞,刚分离细菌有荚膜。

柯兹罗夫斯基染色: 布鲁氏菌—红色 杂菌—蓝色

抗原性:有A、M和G三种抗原,G为共同抗原

  • 牛布鲁氏菌以A抗原为主,A与M比为20:1;
  • 羊布鲁氏菌以M为主,M比A为20:1;
  • 猪布鲁氏菌A:M为2:1。

生化试验

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糖,不产生吲哚,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乳,VP试验和MR试验均呈阴性。

培养特性(对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牛肝汤琼脂,加血液、葡萄糖及马铃薯浸出液。7~14天形成肉眼可见小菌落,不溶血。

致病因子

  • 透明质酸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 细菌死亡或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

抵抗力

  • 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 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巴氏灭菌法10~15 min杀灭。

细胞内寄生:能在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生长,逃避免疫系统清除

二、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 牛、羊、猪易感,其次马、鹿、骆驼。
  • 成年动物比幼年动物易感性高,母畜比公畜易感性高。

传染源:发病动物、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偶蹄兽、啮齿类)

  • 受感染的妊娠母畜(最危险传染源):在流产或分娩时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大量病菌;分泌物以及乳汁含有病菌。
  • 睾丸炎公畜的精囊中也有病菌存在。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口、生殖道。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

散发性、地方流行性:

  • 牛、羊布鲁氏菌病:在新发病群流产率可达50%以上,大多数母牛都流产一次。如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不断。
  • 猪布鲁氏菌病: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三、症状与病变

怀孕母畜流产:(牛6~8月,羊3~4月,猪1~3月) 流产前2~3天,母畜不安,阴道流出分泌物; 9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弱胎,弱胎1~2天死亡。

胎儿: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 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母畜:流产后胎盘滞留不下,急性和慢性子宫炎症;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胶样渗出物,表面覆以黄色的坏死物。

病情严重的症状:关节炎、腱鞘炎和滑液囊炎(腕关节、肘关节和股关节)。

公畜: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四、诊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可致类似症状疾病。

  • 牛:弯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 羊: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
  • 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病、猪瘟

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上!

  • 患布鲁氏菌病后,凝集反应抗体出现较早,其次是补体结合反应抗体。
  • 变态反应出现较晚,但保持的时间最长
  • 五、防治措施

    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引 进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 方能合群。

    受威胁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应与发病地区划分草地,水塘,定期检疫,隔离可疑动物。

    1、疫区

    定期检疫,一年二次。阳性动物隔离、治疗或淘汰;阴性动物则继续饲养。连续检疫,如无阳性和可疑病例,则为健康群。

    2、病畜处理

    • 患布鲁氏菌病(或检疫阳性)的普通家畜应淘汰;对价值较高的动物,可隔离治疗。
    • 无症状、检疫阳性动物:宰杀后,生殖器官严格消毒,肉与内脏可利用。

    3、免疫接种

    • 布鲁氏菌19号活菌苗(牛、绵羊注射)19号苗对牛引起的免疫力,可保持10年。19号苗对山羊免疫效力有限,猪无免疫效力。
    • 猪布鲁氏菌2号活菌苗(S2)、马耳他布鲁氏菌5 号活菌苗(M5 )适用于牛、羊、猪都可作口服免疫。牛免疫期1年, 绵羊1.5年,山羊、猪1年。

    点击右上角关注,亥酉Breeder将持续为您分享现代畜禽生产技术

    搜索更多有关“布鲁氏菌病牛羊怎么处理?猪,牛羊养殖过程中该如何防范布鲁氏菌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