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鸟怎么预防鸟类生病?动物园常见鸟类疾病防治常识
一、鸟病的诊断方法:
国内动物园会经常遇见鸟类发生疾病情况,本文从规范的角度对鸟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动物疾病时的特异表现,并依此判断疾病称为症状。症状是可以被观察到的病理过程现象。诊断疾病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患病鸟类的症状。诊断也是一个对疾病的认为过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及鸟的正常行为常识后,才能观察到鸟的真实情况,发现鸟的疾病症状。观察鸟时,应遵循先远后近,先静
后动的原则。鸟类很容易隐瞒自己的病情,往往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病的很重了。所以需要仔细的观察。
1、采食和饮水 :
动物园饲养员应每天记录鸟的饲料量和饮水量。一般情况下,气温高时,鸟的采食量就有所减少,饮水量增加;气温低时,采食量增加。在鸟患病时,一般都会出现彩食量减少的现象。食欲下降常见于一般性疾病及热性病;食欲不定多为慢性消化器官疾病;食欲废绝多见于各种重症疾病。但有时也会现现食欲亢进的现象,如鸟在疾病恢复期,或患有物质代谢间碍疾病及肠寄生虫病时,就会有较长时间的食欲亢进。而当机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或患有寄生虫病时,会发生异嗜现象,如鸟食羽症就与全内缺少硫有关。饮水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运动及饲料含水量多少有关。吃干饲料饮水量会增多;当鸟发生下痢、胃肠炎、顺盐中毒和热性病时,饮欲增加;当鸟发生舌炎、口腔炎时,饮食欲都减少。
2、体格检查
体格发育良好的鸟,羽毛丰满、色泽艳丽、皮肤健康、眼睛有神,给人以坚实有力、体态均匀对称的感觉。患病的鸟,给人以体格瘦弱、羽毛蓬乱、无精神等病态。
3、营养检查
营养良好的鸟,轮廓浑圆,胸部丰满、匹肤富有弹性,羽毛光泽,喙油润,眼睛炯炯有神。营养不良的鸟,胸骨路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羽毛松乱,色彩不艳丽。营养不良常是由于饲料不足;或饲料搭配不当;或消化不良,吸收障碍,长期下痢或寄生虫病及其它疾病。各种疾病都能表现出营养的改变。
4、姿势
鸟的姿势有正常的生理姿势和不正常的疾病姿势,因此,常常将鸟姿势的变化和栖息的特点作为诊断的依据。例如,鸽子患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一个特征性姿势是,一条腿支持身体站立,另一条腿呈吊起状,偏头歪劲,并且头向后仰或转圈;而鸟患维生素 B1 缺乏症时呈观星状;维生素 B2 缺乏时脚趾呈向内弯曲状;叶酸缺乏时呈伸劲的姿势;马立克氏病时呈一条腿向前,另一条腿向后的劈*姿势。这些典型姿势,就是鸟病的一个特征性症状,对鸟病的诊段十分重要。
(B12缺乏症)
5、粪便
饲养者每天要对鸟便进行仔细观察,如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有无黏液、备液、寄生虫、异物及慰酸盐的多少等。正常鸟粪应是圆柱形,细而弯曲,外被白色薄层(尿酸)。颜色根据鸟儿的食性略有不同。患白痢病时,鸟的粪便呈白色糊状或灰石灰样稀便;患新城疫时,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便;球虫病时,粪便呈棕色或为带血稀便;寄生虫病时,在粪便中有虫体。鸟粪是鸟儿健康最直接的表现。
6、腹泻
鸟腹泻时,不断排出粥样、液状或水样便。轻度短时间的腹泻,常由于饲料急剧变或食盐过多。顽固而重剧的腹泻,则表示肠道有炎症过程,如肠炎等。
(腹泻时泄殖腔周围毛发污染)
7、便秘
便秘是由于肠内容物滞留,阻塞于肠管内,排出困难,多为少量暗色的球状硬固粪便。
8、排粪带痛
当鸟在排便时,表现疼痛不安、惊惧或努责,多患有腹膜炎和胃肠炎,或是由于胃肠心肝等脏器被铁钉、钢针、鱼刺、尖锐的木棍等刺入,引起的创伤性心包炎、创伤性胃肠炎及肝创伤等所致。
9、呼吸
观察鸟的呼吸时,应注意鸟的呼吸频率、呼吸是否均匀及有无咳嗽、喘鸣音、打喷嚏、张口伸颈呼吸等异常动作。鸟的呼吸频率取决于鸟体型的大小,当气温增高时(36。8 度),鸟的呼吸开始加快。在鸟患有热性传染病或肺炎时,表现为(气)喘、呼吸频率加快。
10、皮肤
虽然健康鸟的皮肤因种类而民,但在正常情况下,鸟的皮肤柔软且有弹性,并呈蔷薇色(鸟骨鸡除外)。皮肤是健康之镜,应注意观察鸟裸露皮肤的颜色及有无肿胀、疣、痘等。例如鸟患皮肤型痘时,鸟的喙、眼皮、脚等处可出现痘诊;患疥癣时,要早期发现,口角处的皮肤变化,一旦蔓延至喙及眼部,已经很严重了。外伤时,皮肤有创伤和出血。
11、羽毛
健康鸟羽毛光泽亮丽。当患病时,羽毛蓬乱、无光泽,整个体型显得臃肿。有寄生虫寄生于羽毛上或患泛酸、叶酸、锌、硒和维生素 A 缺乏时,羽毛生长缓慢、粗乱、易掉、易折断或褪色。注意鹦鹉会有啄羽癖和一些病毒感染。
12、眼睛
健康鸟的眼睛炯炯有瞳孔为圆形。一般情况下,鸟患任何疾病均能表现出眼睛无神。有些鸟病能引起水晶体浑浊,甚至失明。某些鸟病的症状为闭目、流泪、肿胀或有干酪样物等病变。维生素 A 缺乏时,患干燥性性眼炎。注意一般鸟类容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敏感。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眼病有时候是感冒的一种表现,需要看是否有其他的病变。
13、口腔
观察鸟口腔时,应注意鸟的口腔黏膜、舌和硬腭的状态及黏液的变化。如新城疫或有机磷中毒时,口腔黏液增多;患痘时,口腔两侧黏膜有白喉样溃汤;维生素 A 缺乏时,口腔内有溃疡、干酪样坏死或白喉样假膜。
14、腹部
鸟的腹部柔软,色泽与皮肤色相似。当鸟患有便秘、蛋阻留、腹腔腔肿物等,或肝病引起腹水,以及大量蛔虫、绦虫寄生时,会致使腹部明显增大,硬度或色泽改变。
15、腿和关节
当鸟患有关节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及霉形体病或其他疾病时,胫关节、胫跗关节及趾关节的关节囊,经常发生肿大,出现跛行等症状。
一、鸟病的常用药物:
1、专业药物:
现在有很多动物园饲养员包括不少的养鸟爱好者,对专治鸟病的药物弄不明白。治鸟病究竟需要哪些药物?据了解在国内外市场上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鸟类的专用药物,这些药物和畜牧上禽类使用的药物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症对症下药,并把握好计量。
2、动物园和个人饲养玩赏鸟,一般还应备用的药品有:
笼具消毒用的酒精 75%、甲醛、(福尔马林)配成 5%~10%的溶液,也可与等量的高锰酸钾混合熏蒸。用于皮肤碰破或擦伤,可涂用紫药水及碘酒。出血不止者可以用云南白药。治疗肠炎、呼吸道感染的,可用各种抗菌素。腹泻的良药有:庆大霉素、氟哌酸、土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用于治疗便秘与助产卵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的石蜡油。预防软骨病、提高繁殖率,治疗缺乏维生素 A、D 的鱼肝油。能帮助鸟消化和增进食欲的,可用复合维生素 B。
治疗鸟类神经炎、痉挛、胃肠驰缓及食欲减退的,用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鸟不愿吃食、体弱的也可以给它喂些葡萄糖水喝。治疗眼病的有氯霉素滴眼液。
三、鸟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观赏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是药物治疗。实际上,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也多需结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是指运用一种或数种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性的治疗,以矫正病鸟的病理状态,促进正常生理机能的恢复。药物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指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特异性治疗,以达到消除病因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则是针对临床症状,选用能缓解症状的药物,以改善鸟体总的体况、促进康夏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这多在病因不明或病因虽明但病情严重时采用。实际上,这两者往往结合使用。根据鸟类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的疾病,有多种给药方法。
1.经料投药法:也叫拌料给药法,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作较长时间的用药,特别是在所用药物难溶或不溶于水,或虽溶于水,但适口性差的情况时更常采用。药物在饲料中的浓度,通常是目 ppm(百万分率)来表示。
2.经饮水投药法:这是一种最简便的给药方法。很多情况下,病鸟虽食欲减损,甚至废食,但仍常能继续饮水。鸟的饮水量随种属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受环境温度及本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在计算饮水中的药物浓度时,应依据病鸟的种类、体况及气温和环境等因素随时加以调整,以免进入鸟体内的药量不足或过量。饮水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也以 ppm 来表示。
3.注射提药法:对于食、饮欲完全废绝,病情严重,尤其是处于濒死状态的病鸟,这种给药方法也许是唯一一切实可行的给药方法。此外,对经胃肠途径给药难以吸收或不吸收的药物也常采用本法给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血中的有效药物浓度至少要维持 3 天、在偶然的情况下,由于注射过程而引起的休克可能导致病鸟的死亡。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对于其些呼吸道疾病,也可采用气管内注射给药或喷雾给药。皮下注射时,常取颈部或大腿内侧部位,将药物推入皮下。胸肌是肌肉注射时常采用的注射部位。胸部肌肉注射时,进针不要过深,以免插入胸腹腔和损伤内部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死亡。静脉注射一般取尺静脉,而翅膀未发育的鸟则可取颈静脉。为防止意外和血肿形成,睁脉注射的针头要大小适当,推药的速度要缓慢。
4.经口投药法:指将药物通过滴管、注射器或镊、钳等器械,人工将药物直接送入鸟的口腔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常用于胶囊制剂和驱虫药物等的投药。口服无机盐和维生素复合剂也常采用本法给药。
5.体外给药法:主要是指将药粉或药液喷洒、涂布于病鸟体表的一种用药方法。水药浴和沙药浴也属于此法范畴。此法常在控制体外寄生虫时采用。
6.环境用药法:为控制和消灭鸟体外寄生虫或蚊子、苍蝇等有害昆虫,常选用适当的杀虫剂施布于鸟笼、垫料、鸟巢、栖木等以及与鸟只生活密切有关的周围环境。必须注意的是,杀虫药大都对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极为谨慎和小心。
此外,还有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指借助于手术对病鸟进行治疗处理的一种方法,如肿瘤的切除、骨折的整复、异物的清除及外伤的修复等等,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需要专业医师来进行,我曾经给一个卡蛋的母鸟,进行手术;但是鸟友们自己千万不要来试行啊!
四、疾病细分
1、皮肤裂伤:
鸟类飞翔时很容易,撞击电线、天线、避雷针或树枝,轻微者脱毛淤血,严重者皮肤裂伤、嗉囊破裂、胸骨,腿骨、羽翼骨折或死亡。轻微淤血以水溶性去浴血消炎、消肿软膏涂敷,如有伤口则避免直接涂抹,皮肤裂伤需以外科手术缝合,并严密消毒及细心护理,以防感染发炎,正常鸟类体温较高较不易发炎,但仍须做好消毒,并让其休息停止飞行,以防伤口裂开,尤其胸部皮肤裂伤。
2、嗉囊破裂:
伤口部位通常都有脏污,最好由专业兽医处理,外科缝合后须注意控制饮水数目,以利伤口愈合,并注意有无渗水情形,让鸟儿休息并补充营养。
3、骨折:
依受伤部位,而有不同处置,羽翼骨折复原后,大都难以再竞翔,胸骨(龙骨)断裂或陷凹须防碎骨片及肌肉组织坏死蓄积。腿骨最易骨折,最上端于身体连接为股骨,再下接胫骨腓骨,再其次为套脚环的趾骨,股骨较少发生骨折,固定较不易,胫骨骨折最常见,且为非单纯骨折常合并皮肤肌肉裂伤及骨破碎穿出,须以外科手术治疗固定,一般约 2—3 周复原。趾骨骨折(套脚环部位)最易引起脚步肿胀,加上脚环的束缚而使病况加剧,须特别注意固定及护理。
4、气囊破裂:
气囊具有呼吸,减轻体重、调节温湿度、气压等之作用,鸟儿受到撞击或其他因素会导致体内气囊破裂,如颈气囊破裂则吸进之空气会渗出蓄积在颈部皮下形成气囊,患鸟须将气体抽出或排除,并避免剧烈运动,最好隔离休息,约 4—5 天复原,不影响飞行。
5、脱肛:
种母鸟较常见,产蛋后将外泄殖腔脱出肛门口,与经常产蛋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鸟须以外科手术治疗,有时会再发。
6、腹腔疝气:
与体质、过胖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鸽腹腔内之肠管或脂肪块穿过破裂之腹肌形成膨大部,无立即危险,严重者须行外科手术,预后情形良好。
7、黄皮瘤:
属良性皮肤瘤,多发生在腹部、羽翼或腿部,如肿瘤范围不大则无需手术,不影响健康及育种。
8、血管上皮瘤:
多发在颈部,易破皮流血,成长迅速,严重者须以外科手术切除,有些会复发。
9、脂肪瘤:
特异体质、缺少运动、浓厚饲料、过胖的鸟儿容易产生本症,脂肪大多积在腹腔及胸腹腔皮下,有时会造成赫尼亚,严重者须以手术摘除,预后情形良好。
10、口腔内恶性瘤肿:
偶尔可见,由口腔上颚近喉头处发出,生长迅速,影响鸽子进食及呼吸,治疗困难。
11、淋巴瘤:
属恶性瘤,发生原因还不很清楚,可能与病毒有关,多发生在腹腔,造成腹部隆起,肝肿大且有结节,呼吸困难,目前无药物可以治疗。
12、卵巢瘤:
种母鸟常发生,发生原因仍不明,可能与密集配对、产蛋、感染、内分泌不正常或药物有关,初期时积水,继而变硬成结节状,腹部隆起,压迫内脏器官及心脏,使鸽子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可能会转移至其他脏器,严重者死亡,手术后可能导致无法再产蛋。
13、输卵管炎:
种母鸟腹部隆起有时为输卵管发炎所致,初期鸽子逐渐消瘦,偶有白色炎症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继而炎症物逐渐变硬,使输卵管组成膨大变脆硬,进而迸裂,影响日后产蛋,须提早发现以防造成不能产蛋。
14、外伤性肌胃炎及肠穿透:
鸟儿误食铁钉或金属后会穿透肌胃或肠管,呈现厌食、消化不良、伤元气、逐渐消瘦,终至死亡,平时须防止舍内有金属物,特别是新舍或修理鸟舍时。
15、脚环束缚引起之坏死:
常见脚环内因污垢堆积致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未端肢爪之肿胀坏死。建议:从定期检查及清除脚环内之皮屑污垢,不必要之脚环,尤其过小者则予以剪除。
16、泪眼症:
鼻瘤大或眼皮特别肥厚者常会造成眼皮增生、压迫磨擦眼球及泪腺造成眼液增多,加上外界灰尘刺激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有些鼻瘤甚至影响视线及进食。建议送请专业兽医师检查,通常经由外科手术可以获得改善,平时减少饲养密度,保持清洁以避免眼睛受刺激。
17、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 A 缺乏症
维生素 A 是保护皮肤、粘膜等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 A,就会在眼、鼻、口腔或肛门等处流出粘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常见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出现眼膜炎并有分泌物,拉稀并有腥臭味,不思饮食,羽毛没有光泽。防治方法: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 A 直接滴入饲料中进行治疗,平时可经常喂一些带黄颜色的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
2).维生素 D 缺乏症
维生素 D 是促使钙和磷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的一种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 D,就会生长停滞,腿部弯曲,关节肿大,胸骨突起,两脚无力,喙和爪软化,称为佝偻病和软骨病。防治方法:用鱼肝油加入饲料中便可。平时常晒太阳,饲料中加点蛋壳粉或贝壳粉,可避免维生素 D 缺乏。
3).维生素 B,或 B,缺乏症
维生素 B2 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光破坏。缺乏维生素 B2 时,生长就会缓慢,体质衰弱,消化不良,趾爪向内弯曲,腿部肌肉萎缩。维生素 B2 在鸟体中不能大量贮存,故需经常由饲料供给。维生素 B1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加热和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缺乏维生素 Bl 时,羽毛松散无光泽,腿软,行走不稳,严重时坐于笼底全身抽搐,且时好时犯。预防维生素 B2、B1 缺乏的最好方法是在饲料中酌量加一些花生粉、鱼粉或骨粉等。除此之外,平时还应多喂一些水果或绿叶蔬菜。
4).维生素 C 缺乏症
因新鲜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故一般情况下不会患维生素 C 缺乏症。但在生长期以及发生骨折、撞伤时,维生素 C 的需要量大增,如饲料调制不当也会发生。一旦缺乏维生素 C,就会引起坏血症,毛细血管发脆,容易出血,骨质也变得脆弱。
5).叶酸缺乏症
叶酸是核酸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防止巨噬红细胞性贫血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叶酸,就会发生贫血,鸟躯体发育不良,羽毛凌乱不整,颜色晦涩无光,骨骼粗短;雏鸟表现为:颈软,拉绿色粪便,腿、爪、喙苍白,并常发生撕羽症状。防治方法就是平时多喂些水果、新鲜蔬菜。因叶酸不耐热,调制饲料时应多加注意。
6).维生素 E 缺乏症
维生素 E 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它对消化道及组织中的维生素 A 具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 E,就会发生脑软化症,神经功能失常,运动系统发生障碍,表现为一迈步就跌倒,头、脚震颤,虽然仍有饥饿感,但嘴和舌的动作不协调,有时趾关节肿大。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维生素 E,第 1 天 20 毫克/公斤体重,第 2 天 5 毫克/公斤体重,同时口服维生素 E 5 毫克/天,3 天即可治愈。
18、巴氏杆菌病
本病又名禽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
本病是禽霍乱巴氏杆菌引起的。巴氏杆菌对消******物的抵抗力并不强,在 5%生石灰液、1%漂******液、50%酒精 1 分钟即被杀死。本病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 10 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尸体中病菌可存活 3 个月。
[流行病学]
巴氏杆菌侵害所有禽类,发病季节不明显,但以夏末秋初为最多,在潮湿地区也易发生。此病菌是一种条件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传染。病鸟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笼具、饲料饮水等是传染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及矿物质饲料缺乏、感冒等皆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昆虫也可能成为传染该病的媒介。
[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 2~9 天。最急性的病例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不爱走动,离群呆立;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稀粪;食欲不振,口渴喜饮水;呼吸加快,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嘴张开,有时带“咯、咯”声;病程 1~3天。慢性者(多为急性转为慢性)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关节炎炎症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以及腱鞘处,少数病例的病变可局限于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分泌物增多;有的发生浆液性结膜炎和咽喉炎;有的持续腹泻;病程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
①成鸟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 0.5 万~1 万单位,效果不好时,可用金霉素每只每次 10~20 毫克口服。
②每公斤饲料加氯霉素 1 克,连用 5 天。或喹乙醇制剂,每公斤饲料加 4 克,连用 5 天。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 2 克,连用 5 天。或用磺胺噻唑按 0.5%~1%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 5 天。
③平时饲料中可添加“鸟乐”2 号、3 号。
19、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原] 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的抵抗力很强。首推的消******为甲醛,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
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还能通过鸟蛋进行传播,某些昆虫也能传播。
[症状]
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倾向,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委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浅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 本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维素,饮水中可加 4%~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20、新城疫
[病原]
病原为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此病毒对消******对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烧碱、1%~2%的甲醛消毒剂均可于几分钟至 20 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直射阳光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 70℃经 2 分钟死亡。在舍内,30~32℃条件下能存活 3 周至 1 个月。
[流行病学]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此病。除经口感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病毒也可以经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 3~5 天,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咳嗽,呼吸困难,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
①严格饲料管理,供给全价饲料。
②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 2 周。
③病鸟用过的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日晒。
④发病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⑤治疗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
⑥适量加些抗生素、维生素 A 等。
21、爪伤和骨折(续)
爪伤往往由栖木上的毛刺和笼铁丝的倒钩引起的,表现为发炎或脓肿。可用温水将粪便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消炎膏,或用消毒过的针将脓疱挑破,排脓后涂上红药水。有时鸟遭意外而致翅膀或腿部骨折。翅膀骨折一般无法恢复。腿部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皮做夹板,夹在患部的两侧,并用线绑好,把鸟放在小木盒中,减少活动量,保持干燥、安静的环境,并增加蛋黄等饲料,促进骨骼愈合,7~9 天后即可去掉夹板,逐渐恢复腿的功能。
22、呜叫失音
鸣鸟突然不鸣称为失音。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如下几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从温暖处突然移到寒冷处,喉管受刺激而造成;二是喉管和鸣管患有疾病影响呜叫;三是鸣肌撕破或鸣肌疼痛,或是突然受惊吓。治疗方法:将失音鸟放入温暖处,冬季室温宜保持在16℃以上。也可用一碗水加 3 滴葡萄酒让鸟饮用,有使鸟恢复呜叫的可能。
23、啄羽症
啄羽症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笼内养鸟过多,在配偶期雄鸟与雄鸟之间相互啄羽,如分笼或降低密度就可以避免。
②饲料单调,搭配不当,造成维生素 A 或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硒、钼元素的缺乏。为了预防本病,应供给鸟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饲料,也可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另外,在笼内和箱里放一定数量砂子和多晒太阳也是非常必要的。
鹦鹉的啄羽症常常久病不愈,为了防止再度啄羽应给鸟剪一纸环围于鸟的颈部,以使鸟嘴不能啄羽,待新羽长出后鸟就会克服掉啄羽嗜好。注意纸环套要用硬纸板剪制成,套口要不影响鸟的呼吸和头部运动,纸环宽窄以鸟嘴不能啄到羽毛为准。
24、肥胖症
患肥胖症的鸟,用嘴吹开腹部羽毛,能看到皮下一层黄色的脂肪。患鸟行动缓慢、笨拙,不愿意卧也不愿意飞,稍一飞就呼吸急迫,不爱呜叫。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猝死现象,受惊吓或轰赶时都会造成死。防治办法:控制饮食,增大运动量。可将鸟放入大笼中,增大运动空间,有条件的可放于室内,让其多飞、多动,减少脂肪沉积。要少喂苏子、蛋黄,增加青绿饲料喂量,但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并洗净阴干,以免鸟吃食后拉稀。对肥胖症严重的鸟要逐步消耗脂肪,不要过于性急,以免鸟承受不住环境和食物的急剧变化。
25、蛋阻症
雌鸟产蛋时,如果蛋阻塞在输卵管中,排出困难,称蛋阻症或难产。造成此病的原因大多是母鸟营养过剩、肥胖,有时也有鸟蛋过大的原因。输卵管分泌液不足,输卵管发炎,难产的机率也高。
发现难产时(腹部膨大,焦躁不安,伏巢不起,羽毛竖起,呈排粪状)可向雌鸟泄殖腔内滴 2~3 滴篦麻油,然后用手抚摸腹部,使鸟蛋得以润滑,再把鸟放入巢内让其自行产蛋。如果这样还产不出来,则将雌鸟的嘴掰开,滴 2—3 滴普通白酒,促进鸟血液循环,用湿布热敷泄殖腔,并轻轻压迫雌鸟的腹部,使鸟蛋排出。如还不行,只有用镊子或探针伸入泄殖腔内把蛋捣碎,使碎蛋排出。若有炎症,泄殖腔周围红肿,可涂消炎软膏和碘酒、红药水。
26、蜱病
在鸟体上最常见的是鸡蜱(波斯锐缘蜱)和翅缘锐缘螨(鸽锐缘蜱)。有些蜱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有些蜱则宿主广泛,包括人、哺乳动物和鸟。蜱分软蜱和硬蜱两种,硬蜱背上有一角质背甲。在鸟体上,软蜱比硬蜱多,软蜱在吸血过程中能传播其他疾病,如螺旋体病、孢子虫病,而硬蜱则是巴氏杆菌病、炭疽和麻疹病病原体的带菌者。笼养鸟的感染主要是呈散发型,感染源是野鸟、哺乳动物等。病鸟可在头部、颈、肛门周围及羽毛稀少的地方见到成熟的蜱,吸血后的蜱像红豆大小,数个在一起,病鸟严重贫血,瘦弱,发育减慢,食欲下降,羽毛松乱。防治可用杀螨药,隔 2 周在晚上对鸟进行喷药,同时要对整个鸟舍进行喷药。不要强行将蜱从皮肤上拿下,以免造成外伤,可用乙醚棉花团放在蜱上,然后慢慢将其拔下。在经常有蜱病发生的地方,应每隔 3 个月对鸟笼、器具进行一次预防性喷药。
27、羽虱病
羽虱是体外寄生虫,种类很多,它终生不离开宿主。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头虱、体虱、绒毛虱;根据寄生的宿主种类不同,可分为鸽虱、鸡虱等。健康的鸟也会带虱,饲养密度过大,此病严重。病鸟烦躁不安,休息不好,食欲下降,严重时皮肤化脓、脱毛、贫血。平时要注意鸟体与鸟笼的卫生,定期消毒,舍内要求通风干燥,经常检查鸟体,发现后及时治疗。用布袋装樟脑球 5—6 粒,挂在鸟笼内有防鸟虱的作用。也可用 25%敌虫菊酯,用水配成 0.12%乳剂,对鸟消毒或药浴。
28、螨虫病
螨虫成虫和蛹有 4 对足,而幼虫只有 3 对足,无明显的胸和腹,螨虫的种类很多,有草螨、蛘螨、刺皮螨、林禽刺螨、禽刺螨、脱羽尸、鳞足螨、腿螨、气管胸口螨和气囊螨等,但治疗方法大同小异。如刺皮螨病,在笼养鸟上较为多见,特别多发于金丝雀和雀科的其他鸣鸟中。不吸血时,虫体为灰白色和褐色,吸血后身体膨胀,鲜红色。螨通常晚上爬上鸟体吸血,吸饱血后藏于栖木缝中、鸟笼或托粪盘下面。野鸟和引进的新鸟是本病的传染源。病鸟夜间休息不好,鸟体瘦弱,幼鸟和老鸟尤为严重,贫血,羽毛脏湿、稀疏、无光泽,毛易脱落,亲鸟不喂幼鸟。本病早期不易被人发现,晚上用强光检查鸟笼,能见到很多快速爬动的小红点。驱螨可用蝇毒磷、敌虫菊酯或溴氢菊酯等喷洒栖木、鸟笼、器具等,亦可用开水烫、太阳晒等法灭螨虫,必要时可进行药浴,但应防止鸟中毒。
29、蛔虫病
蛔虫属于鸟的体内寄生虫,它寄生于鸟的小肠,是鸟消化道最大的线虫,鸟食入含有感染性的卵而被感染。蛔虫的生活周期无需中间宿主,幼虫在消化道内由卵内释放出来钻入十二指肠,经过一段移行嫁育过授,生长为成虫。蛔虫主要对雏鸟危害大。大量幼虫钻入十二指肠时,会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常见症状是消瘦,精神不振,生长发育慢,严重时造成肠堵塞,特别是雏鸟缺乏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 时,感染发病更严重,有时还有拉痢症状,蛔虫对宿主的选择性较严格,如鸽蛔虫只寄生在鸽身上,珍殊鸡蛔卑只寄生于珍珠鸡上。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能在显微镜下见到虫卵,卵呈圆形,卵壳厚而光滑,双层膜,内含一个卵细胞,灰褐色。死后尸检,肉眼可见肠内虫体,虫体长度可达 10 厘米,呈白色,横切面为圆形。在防治上要注意鸟笼、食罐、水罐的清洁卫生,防止粪便污染,保持环境干燥。给鸟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尤其应多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 B。雏鸟与成鸟分群饲养,病鸟要及时治疗。对群养鸟应定期做预防性驱虫,每年进行 1~2 次。驱虫药可用驱虫灵、驱虫净、酚噻嗪、噻嗪唑。驱虫灵每公斤体重 200~300毫克,将药研碎后拌于饲料中喂服。
30、感冒和肺炎
和人一样,鸟也会经常感冒,病因是否和人类一样尚有待于研究,往往是由于从温度高的地方骤然迁到温度低的地方,或身体抵抗力弱,或遇风寒而发病。其症状是鼻孔有稀液流出,严重时鼻孔被阻塞而张嘴呼吸,全身羽毛逆立,呼吸加快,不爱动,呆立笼边和栖架上,雄鸟不爱叫,叫声不悦耳,有时干咳。
感冒治疗如不及时,则可能转成肺炎。病鸟呼吸更快,身体随呼吸颤动,头有时插到翅下,不饮水,不吃食。本病死亡率极高。感冒和肺炎主要在于预防,避免环境温度骤变,患鸟要隔离,并在饮水中加长效磺胺药(SMP),严重时每 5 毫升水加 1 /10 片,每日换 2—3 次,如出现鼻塞,可用滴管往鼻孔内滴1~2 滴植物油以促进呼吸通畅。严重的肺炎一般不好治,初期可用土霉素治疗,药量每次 1/3 片,加 0.5~l 毫升 25%的葡萄糖水喂服。
31、球虫病
危害鸟类的球虫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艾美耳属球虫,另一类为等孢子属球虫。其他还有温扬属、泰择届、隐孢属等属球虫。各种球虫对鸟类宿主有选择性,一种鸟有时可感染数种球虫。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多种消******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土壤中可存活 4—9 个月,在 2~38℃的潮湿土壤中可存活 1 年以上,在 50—60℃温度下可存活 1 小时。但卵囊对日光、火焰、干燥及堆沤发酵极为敏感,在堆沤的粪便中 115 小时、在日光下数小时即可使球虫卵囊死亡,用 2%氢氧化钠溶液能杀死卵囊。各种鸟均会发生球虫病,雏鸟的易感性高于成鸟,且发病产,田死亡率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潮湿及温暖的环境易诱发本病。球虫侵害的部位从十二指肠到泄殖腔,包括盲肠,也可以侵害一些鸟如天鹅、猫头鹰的肾脏。球虫病症状的轻重与鸟的种类、健康状况、年龄及吞食卵囊的数量等因素有关,多表现为贫血、消瘦、口渴、腹泻和生长发育受阻。根据以下情况可诊断为此病:①腹泻带血。②粪检有虫体。由于球虫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使用药物时要确定用药程序,避免一种药长期使用。制菌磺片(SMM):在饲料中按 0.5%比例添加,连用 3 天,停 2 天,再用 3 天。敌菌净磺胺合剂(DVDI:SM。2):按 0.2%比例混入料中,连用 3—5 天为一疗程。球痢灵:按 0.0125%比例混料饲喂,连投 30~40 天。球虫净:按0.0125%比例混入料中饲喂。氯丙啉用法同球虫净。痢特灵:0.02%一 0.04%混料或饮水服用,连用 3~5 天。盐霉素:0.007%混料侧喂、饮水。还可以喂“鸟乐”4 号。预防上应注意成鸟与幼鸟分开饲养,早发现病、早治疗、早隔离,对末发病的鸟用上述药进行预防、多喂含维生素 A 的饲料以增强抵抗力。搞好鸟舍笼只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饮水和饲料要清洁。
32、马立克病
[病原] 病原为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常用消******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禽类。有囊膜的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的羽毛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传播,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症状]
可分为三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的是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轻一侧重,不能行走,蹲伏地上,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在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
①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②接种疫苗。
③笼具严格清扫与消毒,幼鸟必须远离成鸟。
④适量加些抗生素、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33、甲状腺肿症
食物中碘的含量不足,极容易导致鸟发生甲状腺肿症。甲状腺肿大常累及到气管和鸣管,致使病鸟呼吸困难。慢性甲状腺肿还可压迫、封闭食管,使病鸟出现呕吐或嗉囊下垂症状。例如小型鹦鹉正常的甲状腺约 2 毫米见方,不容易摸到,肿大后可增大 5~10 倍,很容易摸到,肿大后的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一侧、鸣管的前缘,靠近颈动脉。
34、眼肿症
鸟被蚊虫叮咬眼部后,由于痒,鸟会用爪抓搔,致使感染引发眼肿症,严重者视力减弱甚至失明。病鸟应隔离,用金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药水点眼,也可用脱脂棉沾 1%硼酸水洗眼,每天洗数。鸟眼肿症也可能因上火而引起,如长途运输,尤以牡丹鹦鹉症状明显,可使用氟哌酸溶于水治疗。如果是鹦鹉热引起的眼疾应注意治疗一段时间,使用土霉素、螺旋霉素、氟哌酸溶于水,约 1 周见效。
35、尾脂腺炎
尾脂腺分泌油脂涂擦羽毛,有保持羽色鲜艳、羽毛不透水的作用,尾脂腺分泌物中还含有青角固醇,涂在羽毛上经日光紫外线作用,能转化为维生素 D 被鸟皮肤吸收。如果不让鸟洗澡或沙浴,或由于笼条将尾脂腺刮伤等都可引起尾脂腺发炎,表现为腺体红肿,鸟体温升高,羽毛竖立;食欲不振,有人把这种病叫“起尖”。防治方法是由前向后轻轻挤压尾脂腺,将阻塞腺体的黄白色分泌物挤掉,用脱脂棉擦净,再在腺体上涂碘酒,3—4 天后可愈。如若红肿不退,还可再挤一次,再涂上碘酒。病鸟要多喂清洁饮水,增加苏子和蛋黄等高营养食料,使其体力尽快恢复。在治疗期间,鸟笼不要随便移动,环境不能忽冷忽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6、肠胃炎
本病大多由饮食不洁引起,饲喂过多的青饲料也可引发该病。病鸟表现为精神委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恶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消瘦。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尤其不饮变质的水、不吃变质的饲料。病鸟要加强护理,隔离饲养,喂痢特灵 0.2~1 毫克(人定量的 1/3),鸟自己能饮水时将药溶于饮水中。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必须更换两次,喂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7、螺旋体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体温升高,通过中间寄主波斯锐缘蜱而传播。[病原] 该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密螺旋体科。
[流行病学]
家禽、野禽均可发病。蜱刺螫病禽吸血时,螺旋体则随血液进入蜱体内,在消化道中停留 3~4 天,第 14 天时,在唾液中出现,此时,如碑刺螫健康鸟,即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症状]
从蜱刺螫鸟至鸟体温升高一般经 5—7 天或更长一段时间,在体温升高前 1~2 天,血液中的螺旋体即大量繁殖,病鸟随即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 42.5~43℃,精神委顿,嗜睡,羽毛松乱,并出现拉痢症状,粪便呈淡绿色。病鸟明显虚弱,行走摇摆不稳,衰弱而死。
[防治]
①各种抗生素均有效。
②应注意消灭蜱,可采用喷雾、药浴等方法杀灭鸟体表的蜱。
38、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化脓性关节炎、水疱性皮炎、脐炎、滑膜炎、龙骨粘液囊和翼尖坏疽。
[病原]
本病病原为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其抵抗力相当强,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几个星期,60℃经 20 分钟才能杀死,70%酒精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人、畜、禽的皮肤上也经常存在,主要由皮肤创伤和毛孔入侵,引起化脓性炎症。此病对各种动物都有易感性。
[症状]
急性败血型:病鸟体温升高,精神委靡,羽毛松乱,缩头闭眼,两翅下垂,呆立不动,无食欲,有的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同时伴有局部炎症,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现紫黑色的浮肿,用手触摸有明显的波动感。关节炎型:病鸟腿、翅的一部分关节(最常见的是飞关节和足部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化脓,足趾间及足底形成较大的脓肿,有的破溃。脐炎型:脐炎与卵黄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肠杆菌,杂以沙门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来说,发病率比大肠杆菌引起的脐炎发病率低。
[防治]
①对葡萄球菌的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但有耐药性的菌株比较多。通常首选的药物是新生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新生霉素 0.375 克,连用 5~7 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 0.5~1 克,连用 5 天。
②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鸟的皮肤损伤。
39、大肠杆菌病(续)
大肠杆菌病包括幼鸟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全眼球炎、肉芽肿、输卵管炎及腹膜炎等。
1)、幼鸟脐炎 :
[病原] 本病病原为大肠杆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有益,只有一部分菌株有致病性,或者平时不致病,在寄主体质减弱情况下方致病。
大肠杆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期不超过 1 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较久。一般消******对该菌有杀灭力,甲醛和烧碱效力较强。
[流行病学]
野生鸟和观赏鸟皆易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或有其他疾病时易发生此病。传染途径有三:一是母源性带菌垂直传递给下一代;二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在孵化过程中被污染而传染;三是接触传染,一般经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及皮肤创伤等处感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是主要传播媒介。
[症状]
幼鸟脐炎一般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初期,出壳雏鸟脐带红肿并带有破溃,后腹部胀大、发红或成青紫色,常被粪便及脐带渗出物污染,粪便粘稠、黄白色、有腥味,全身衰弱,闭眼、垂翅、怕动,很少采食或废食,有时尚能饮水,较易死亡。
[防治]
①加强对病雏的护理,保证环境温度和卫生。
②每公斤饮水中加庆大霉素 8 万单位,连用 5 天,停药2天后再改为每公斤饮水加氯霉素(针剂)50万单位,连续5天,以后可交替使用土霉素、痢特灵等拌料。
③对不食的重病鸟,每只每天用庆大霉素 20 单位或氯霉素 250 单位溶于少量清水或 10%~15%的糖水中,分两次经口腔滴服。连续数日脐部破溃者可涂紫药水。
2)、全眼球炎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症状]
本病一般发生在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后期,少数鸟的眼球由于大肠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症,大多数是单眼发炎,也有双眼发炎的。表现为眼皮肿胀,不能睁眼,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角膜浑浊,严重时失明。病鸟精神沉郁,蹲伏少动,觅食困难,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 用微温水加少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洗眼,每天两次以上。
3)、气囊炎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症状]
本病通常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病鸟患呼吸道疾病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高。病鸟气囊增厚,附着多量豆渣样渗出物,由于原发病的掩盖而不表现出特殊症状。
[防治]
①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②可试用庆大毒素或氯霉素。庆大霉素每公斤饮水加 1 万单位,连用 5~7 天氯霉素每公斤饲料中加 1 克,连用 5—7 天。
40、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
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 5 分钟、37℃经 48 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 天,在水中最多存活 17 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流行病学]
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症状]
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则可康复,并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
①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隔离观察 2 周后方可入群。
②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密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
③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每公斤饲料 2—4 克,但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41、禽痘
[病原] 病原为禽痘病毒,至少有 4 种类型的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季,此时多为皮夫型;冬季发病的比较少,常为粘膜型。病毒通常存在于病鸟的皮屑、粪便以及打喷嚏、咳嗽时排出的排泄物中,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另外,吸血虫可传播此病。
[症状]
潜伏期 4~8 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继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 20~30 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3 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防治]
①皮肤型病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病鸟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镊子轻轻除去,涂以碘甘油;眼部肿胀的,可用 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 5%氯霉素眼药水。
②除局部治疗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 2 克,连用 5~7天,防止继发感染。
③新购入的鸟要隔离观察 2 周。
④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42、曲霉菌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
[病原]
本病一般由多种霉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霉菌繁殖很快,抵抗力极强,煮沸 5 分钟、120℃干热 1 小时、3%烧碱浸湿 3 小时,均不能完全杀灭,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
[症状]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张口喘气,采食少,饮水多,后期有腹泻症状,很快窒息或衰竭死亡。霉菌入侵眼部可引起眼炎。
[防治]
①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饲料等发霉。
②每公斤饲料加制霉菌素 3 片(每片 50 万单位),每公斤饮水加硫酸铜 0.5 克,两药并用 5~7 天后再单独用硫酸铜 5—7 天。
③近几年来有用口服碘化钾的方法治疗,每公斤饮水中加碘化钾 5~10 克
43、绦虫病
绦虫病为鸟寄生少病的一种,虫体呈带状,扁平,白色,不同种类的鸟寄生的绦虫种类也不相同。食昆虫的鸟比食谷物和种子的鸟感染绦虫的机会要多,因为许多种昆虫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在防治上,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消灭中间宿主,但由于中间宿主种类太多,不易彻底消灭。驱虫药可用硫双二氯酚、灭绦灵等,但鸟对对驱虫药物极其敏感,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目前,还可试用吡喹酮,效果不错。
44、沙门菌病
本病是幼龄鸟常见的急性败血症,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饲养管理不良和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
[病原]
本病病原为沙门菌属。本属细菌 60℃经 1 小时、70℃经 20 分钟、75℃经 5 分钟死亡,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学]
带菌鸟是主要的传染来源,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也可传染。此外,冷热不均、不卫生、营养配合不当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
幼龄鸟嗜眠,食欲消失,胎毛蓬乱,喜躲在昏暗处,缩颈,眼半闭,翅膀下垂,呆立不动,腹泻,初呈乳糜样,以后变为白色,肛门周围胎毛常沾有粪便,有时见肛门被粪便堵塞,肛门沾满粪便的病雏鸟在排粪时常发出尖锐呜叫声。此外常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大多数死亡。
[防治]
①防治药物很多,效果较好的有痢特灵、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幼雏有时会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内脏出血等,以不用为好。土霉素按0.2%比例拌入饲料内喂服。或氯霉素按 0.1%~0.2%比例加入饮水中,可连用 5~7 天。或每公斤饮水加庆大霉素 8 万单位,连用 5 天。
②大蒜捣碎加水 10~20 倍,每只幼雏每次用 0.5~1 毫升,每天 4 次,连喂 3 天。
推荐
宠物
- 1不上班的日子记录真实生活:不上班20年我的生活真的很爽429
- 2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测试,快自查自己是不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431
- 3猫咪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跑来跑去?网友发现家猫一动不动地躺着192
- 4狗狗一年不见主人飞奔迎接主人:万千主人的梦想没有被训练的狗狗337
- 5中华田园犬被主人捡到后成为王者:男子低价买回只土狗本来是为了看家护院354
- 6鱼线为什么可以钓那么大的鱼?辟谣,鱼线细一些上鱼率才会高321
- 7陈乔恩恋爱过往,陈乔恩时隔13年的发糖命中注定我爱你的他你还记得吗129
- 8抱着鱼的小猫儿童简笔画:简笔画,嘴里叼着鱼的小猫咪134
- 9率土之滨高端操作,率土之滨专业术语萌新再也不怕尴尬了411
- 10猫咪为什么会有埋屎的动作?猫咪为什么不埋屎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