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蛇为什么不咬人的原因?冬眠的蛇几乎失去防御能力
有一句老话叫“蛇吃鼠三季,鼠吃蛇一季。”意思就是在温暖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作为老鼠的天敌,蛇一直在捕食老鼠,而到冬季,蛇进入冬眠状态,几乎没有防御能力,伺机出门寻找食物的老鼠反而会把蛇这个天敌吃掉。
例如,在辽宁大连有一座著名的蛇岛,上面生活着数万条蛇,一到冬季,岛上的褐家鼠就开始集体出动“控制蛇口”。褐家鼠啃咬能力极强,电线、橡胶甚至混凝土墙都能被它咬坏,已经处于冬眠中的蛇此时身体麻痹,根本不是褐家鼠的对手,只能任“鼠”宰割。那么既然冬眠会让蛇成为老鼠的盘中餐,那么蛇能不能不冬眠呢?
蛇为什么要冬眠?
蛇冬眠主要是为了躲避严寒。作为地球上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蛇距今已经进化了1.3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生理功能方面,蛇依旧非常原始。和老鼠等恒温的哺乳动物不同,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种爬行动物,蛇的周身布满了冰冷的鳞片,没有像哺乳动物那样进化出能够保温的皮毛。所以只要外界的气温降低,蛇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之后血液流动减速,身体机能开始下降,此时的蛇活动量减少、反应速度减慢,显得呆滞木讷。
根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当外界气温低于15℃时,蛇的活动量就开始减少,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当气温降到6~8℃时,蛇就完全进入了冬眠的状态。
如果此时有一条头铁的蛇还不冬眠,那么它的体温将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当外界气温低至2~3摄氏度时,蛇体内的血液流速将会变得非常慢,已经处于麻痹状态,几乎失去行动能力。
而当外界气温达到零下5度时,蛇的体温甚至会降到零下2度。此时蛇已经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它体内的水分会结冰,冰晶会扎破每一个细胞的细胞壁,此时的蛇必死无疑,和一堆烂肉无异。
蛇冬眠就一定能活下来了吗?
其实,就算蛇早早地进入冬眠状态,也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度过整个冬天,一旦当年的气温太冷,或者在冬眠时选择的巢穴不够保温,那么蛇依旧会有被冻死的风险。据生物学家统计,在自然条件下,蛇冬眠的死亡率居然在1/3到1/2之间,比玩俄罗斯******赌的死亡概率还高!
除此以外,蛇在冬眠的时候不会闪躲,所以一旦在选择冬眠巢穴时比较大意,没有找到隐蔽的藏身之处,就可能面临老鼠等动物的偷袭。
和人类夜晚睡觉不一样,冬眠中的蛇不能算是在睡觉,而是处于一种神经麻痹的状态,此时的它根本无法感知到老鼠靠近,即使老鼠的啃咬将蛇强制唤醒,此时的蛇身体僵硬、动作缓慢,攻击力大打折扣,根本不是老鼠的对手,在经过一番抵抗之后,基本上就任“鼠”宰割了。
冬眠的蛇如何应对老鼠偷袭?
面对老鼠这种趁你病要你命的偷袭战术,蛇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那就是抱团取暖。通常情况下,一个冬眠的蛇窝里至少有三条蛇,而生物学家甚至发现过有上百条蛇聚在一起冬眠的情况。
虽然一条冬眠的蛇战斗力很弱,但是面对密密麻麻一整窝的蛇,闯入蛇窝的老鼠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此外,蛇聚在一起冬眠,还能尽量减小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最大程度地保存热量,让自己安全度过冬眠的几率更高。
另外蛇也会玩鸠占鹊巢的把戏,蛇作为一种爬行动物,没有四肢,根本没有办法挖冬眠的洞穴,很多蛇都会选择其他动物已经打好的洞来冬眠,比如老鼠洞。所以,当蛇发现一个干燥的老鼠洞穴时,通常会邀请老鼠到自己的肚子里一起过冬。
当然在赤道等一些热带地区,冬季的温度非常高,那里的蛇是不需要冬眠的。并且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冬季温度并不是特别低,那里的蛇冬眠也不需要过深的巢穴。
但是另外一些蛇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比如大连的蛇岛,蛇在这里冬眠需要钻到冻土层下面或者岩洞的石缝中,否则就要面临被冻死的危险。在这些寒冷地区的冬季,蛇不冬眠就会被冻死,所以即便有被老鼠吃掉的风险,蛇也一定要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