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夫妻缘分尽了十大征兆 夫妻相处之道

人气:476 ℃/2024-06-08 18:53:30

中国有句谚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它反映了一种世情常态,说明夫妻之间可能遭遇的一种命运:人生路长,姻缘路窄。当家庭深陷困境,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中共同抗争、奋斗的固然不少,但劳燕分飞的也很常见。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有例证:

例一、唐代著名诗人杨志坚

在唐代有个书生叫杨志坚,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读,善诗。可谈到挣钱养家,就束手无策,虽然诗书满腹却家徒四壁。妻子受不得饥寒和冷眼,要求离婚。杨志坚无奈写下了《送妻》诗,答应了妻子的离婚请求,但其中有两句明显写出了他心中的不平: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意思是说,划船的渔夫都知道划过幽暗的溪谷就能见到明朗的天光,我那老婆却从不相信读书人有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杨志坚的妻子根本不理解,仍要弃他而去,并以此诗去见当时的临川内史——大书法家颜真卿,要求离婚改嫁。颜真卿看了这首诗后,很感慨,也很愤慨,先是温言劝诫,说:“你老公有这样的诗才,哪会没钱没官,这只是暂时的明珠落尘”。本意是要让这女人放眼未来,看重夫妻情义,忍一忍就会好运到来。哪知这女人嫌贫爱富,求去心切,大书法家忍无可忍,严词谴责一番,还令人打了这女人二十大板。但是,夫妻情分强求不得,法律也没有禁止女人提出离婚,只好判决两人离婚。

例二、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

据《战国策》记载,姜子牙根本就不是《封神榜》中描述的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徒弟,而是出身于贫困家庭的穷孩子。长大后,因家里贫穷,没钱娶妻,只好当赘婿,今天叫“倒插门”。估计当时要不是长得一表人才,倒插门也没人要。要知道,这赘婿在古代是比较丢人的,法律地位也低人一等。更可悲的是,姜子牙后来还被妻家赶出家门,因为他的强项只是读书、钓鱼,而务农、经商、做家务,一样都不会。被妻家骂他是窝囊废,扫地出门。人到中年的姜子牙,此时有人才没钱财,没办法只能当个小商小贩,日子过得可以说是紧紧巴巴。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他每天除了勤奋做工,始终不忘读书学习,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直到七十二岁时,终于等来了周文王,并辅佐周开创了霸业。

例三、汉朝名臣朱买臣

在西汉时期,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里很贫穷,只靠砍柴卖柴为生。但他非常爱好读书,常常在挑柴途中背诵诗文,有人就在背后笑他是个书痴,并当作笑料传来传去,因此惹得妻子很难堪,所以劝他挑柴时不要嘴里念个不停,让周围人当笑柄。可朱买臣不听,反而越念越响,甚至如唱山歌一般,弄得周围人都来看热闹,拿他当活宝。

他妻子脸皮薄,受不了别人的侮辱。请求与朱买臣离婚。朱买臣笑着对她说:“你别看我现在穷,我五十岁要大富大贵,现在我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再等我几年,等到我富贵的时候好好报答你。”妻子忿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后只能饿死在山沟里,又怎么能够富贵呢?”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坚决要求离婚,朱买臣没有办法只好写了休书,递到妻子手里,妻子毫不留恋,离家而去。据史料记载,后来朱买臣被汉武帝赏识,并封为会稽郡(今苏州市)太守。朱买臣上任时,看见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来,叫后车载上他们,送到太守府安置供养。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

以上这样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虽然不多见,但影响力很大。可以说,正是姜子牙、朱买臣、杨志坚这些人的遭遇,反射了人性的昏暗和现实的无奈,沉淀出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经验传递和价值判断。这些故事、谚语固然有功利的刻画,甚至还带有浮浅的男权主义,但其反映的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关注这些共同的话题:夫妻之间结合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夫妻之间到底应当如何相处?传统的夫妻之道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以下要具体讨论的话题——夫妻之道

所谓夫妻之道,简单地说,就两个字:情义。以情相结,循义相合。之所以称之为“夫妻之道”,是因为“情义”本身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统一,即男女之情,谓之天道。夫妻之义,谓之人道。因此,我们把和顺美满的婚姻称为“天作之合”,把夫妻之间的不离不弃、患难与共赞誉为情义如天。

那么,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是用什么方法来阐明夫妻之道的呢?用的就是比德学说。所谓比德,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说天人之间的德行可以相互融通、相互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调人和自然情感的同一性

比如大雁,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婚恋伦理意义。作为候鸟,大雁秉承天地阴阳时序,南来北往,这是循道而行。传说大雁丧偶后,终生不再寻偶,这是忠贞自励。所以,在我国古代男子成年后要求婚,有一件特别的礼物必不可少,那就是大雁。在迎娶新娘的那天,得带上大雁献礼成婚。这种婚恋仪式既遵循了阴阳和合、男女婚配的天道,也恪尽了忠贞不渝的人道。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在赶赴科考的路上,听到一位猎人说:一对南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他射死,另一只没射中,那只逃掉的大雁却在空中盘旋不肯离去,并嚎叫个不停,然后从天空俯冲而下,自杀殉情。元好问为此而感伤不已,因此写下了两句传世经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描绘的虽是大雁,抒发的却是人情,是夫妻人伦。

第二,强调人和自然万物行为的互动性

比如鸳鸯鸟、比目鱼、连理枝、相思豆都是忠贞不二的情感象征。这些在动植物身上寄托人类特有情感表达的方式,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产物,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品相,一种哲学思维,一种审美关联。但最古老、最有名的当属中国古代《诗经》中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人读来典雅明丽,朗朗上口,是自然美景,是人伦赞歌,更是夫妇之德的典范:

首先,这首诗它所写的爱情,不是青年男女之间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它的明确指向是负责任的爱情。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

再次,就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我们从诗中细品,可以注意到,这首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这样一种恋爱,让人感到男女双方爱得很守规矩,感情表露得很有分寸,从中让人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因此,在中国很多家法中,都用它来规范、激励男女之间的婚恋行为:恋爱前要恪守礼节;恋爱中要发乎情止乎礼;结婚后要温柔、要忠厚,不能动不动就吵嘴打架,南北分飞。

第三,强调人和自然规则设定的互通性

中国的人伦秩序和相应礼法制度,都是根据天道而设定的,并用它来规范人道。比如新婚夫妻三拜当中的第一拜为什么要拜天地?就是为了尊崇天道的阴阳和合之理,感谢天地的长养之恩!

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现代爱情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于是,人们动不动就用“1314”(一生一世),“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等这些数字密码来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告白和承诺。还有,就是人们对西方情人节的倍加追捧,传统情人节的越来越红火,等等。从这些婚恋形式上来看,似乎这“婚姻之道”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实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媒体的调研数据显示,“80后”离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地区的女性“休夫”比例已经高达70%以上。这固然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确实提高了,但由此产生的诸如“婚姻的代际挤压”等社会问题,已经危及到了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其不良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从如此高的“休夫”比例看,除了极少数有合理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对我国传统夫妻之道的不甚了解,即使知晓也无心信奉。夫妻之间缺乏包容、理解,难以忍穷、耐穷,攀比成风,心态扭曲。同学聚会,闺蜜约会,比年薪,比官位,比车比房比奢侈品,其实骨子里比的都是别人家老公如何风光有本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样一路比下来,自己老公就成了“豆腐渣”“狗不理”。

那么,我们的古代传统家法中,是如何认知夫妻之道?又是如何规范、引领后代子弟慎重对待个人婚姻的呢?

第一,惜缘

夫妻从认识到婚配,都是一种缘分。所谓缘分,属于天道的范畴,是男女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爱慕之情,这是天性;结成婚配,生儿育女,这是天道;遵从礼仪,互敬互爱,这又是人道。

古人婚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并不意味着男女双方就不见面。古人也讲究“眼缘”,要么请男方到家中吃茶,少女们隔着门帘打量打望;要么在茶楼门口“意外”邂逅,双方对眼看看是否“来电”。

所谓眼缘,就是异性相吸,是循道而行,随性而动,没有什么功利成分。不是看颜值,非“小鲜肉”不嫁,非美貌大明星不娶;不是看背景,非官宦公子不交,非豪门大宅不进;更不是看身家,要有房有车有存款。

明代哲学家吕坤说过这样一句话:缘分以安心,缘遇以安命,反己而不尤人。他讲的就是凡是不去强求,多省行其身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的聚散都是缘分。追不上女明星是缘,那不是你的菜,要安心;嫁给了“小鲜肉”,也是缘,但“小鲜肉”总会变成糟老头,要安命。无论是聚是散,都得随时审视自己,不要去怪罪别人。缘来自然可以天长地久,缘去也并不意味着山穷水尽。

纵观中国历代家法,古人常用“惜缘”的理念教导训诫子弟善待婚姻,随时念及“缘分”二字。晚清名臣左宗棠将其称之为“室家之福”。他在侄儿新婚时,特别写信提醒:对新婚妻子要联之以情,接之以礼,长久之道也。意思就是说,要以感情为连接点,要以礼相待,唯其如此,才能伉俪情深,情义长久。

左宗棠提到的夫妻之间的礼,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尊敬。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郤缺的人,父亲郤芮在晋惠公时为大夫,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杀。晋文公即位后,郤缺因为是罪臣之子,于是被贬为平民,躬耕于冀野。有一天,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经冀野,看见郤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午饭到田间,跪下献饭,郤缺赶紧回礼,二人相敬如宾。这一幕让胥臣很受感动,胥臣认为:一个尊敬妻子、恪守夫道的人,无论他如何,都是一个贤者。于是带着他回朝,向晋文公举荐,后来升为卿大夫。

第二,协和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恋爱可以靠眼缘,但婚姻靠的却是理解、信任、宽容、忍耐。除了这些好人品外,夫妻之间和谐相处,还得要考虑感情基础、兴趣爱好、才情学识、经济基础等综合条件,差距不能过大,否则夫妻之间就难以匹配。不匹配,肯定就不和睦。这是人情物理,也是自然法则。

周朝有个叫富辰的大夫曾说过:夫婚姻,祸福之阶也。意思是说,婚姻,既可以带来幸福,也可以开启祸端。清代著名的幕僚汪辉祖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家训中一再告诫家中子弟:娶媳妇首先得搞清楚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不要一味去攀附名家。否则未来儿媳必然瞧不起老公,看不上公婆。今天打鸡骂狗,明天上房揭瓦,这绝非家门之福。

晋代王、谢两家都是世家大族,如能互为婚姻,从“门当户对”方面来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婚姻能否幸福就不好说了。比如东晋时期,豫州刺史谢奕之女谢道韫,是东晋大才女,她所嫁的夫君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其门第虽高,但才学有限。谢大才女动不动就讽刺挖苦丈夫,还经常躲回娘家。夫妻关系如冰炭水火,可想而知,两亲家关系自然也就比较尴尬。

第三,守义

有合必有离,这是天地之道,也是人伦之道。如果夫妻双方确因某种原因无法再继续维持婚姻,那么离婚就是必然选择。

比如因一方品行有亏而离婚。东汉冯衍是个文弱书生,娶妻任氏,粗鄙懒惰,嫉妒成性,暴夫虐子,有事不论黑白,无事妄生是非。冯衍痛不欲生,写信给妻弟任武达,坚决要求离婚,理由很充分:夫妇之道,义有离合。意思就是:无论是按照天道,还是人道,夫妻之间,有合必有离。你姐姐品行有亏,性情乖张,已经违背了夫妻之义,我坚决要求离婚,希望你理解并支持。

再比如因家世悬殊而离婚。虽说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这是天经地义。但是,维持婚姻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其他的各种外在条件。这不是人性的悲哀,也不是世道人情太功利,而是追寻婚姻道义的前提。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毕竟那是神话,神话需借助神力。我国古人是不怎么相信神话、不相信神力的。所以才强调门当户对,以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对等换取婚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道,也是义。

清代名吏汪辉祖,人情练达,世情洞达,他教育子弟说:两家地位相当,自尔往来稠密。稍分高下,渐判亲疏。其大概意是说,富贵人家互为婚姻,这是人情。两家地位相当,自然往来不断。要是亲家突然中个大奖,成了亿万富翁,就可能斗气,互相看不顺眼,很快就会势同水火。

有鉴于此,在子孙的婚姻选择上,汪辉祖灵巧地提出了两条选择方案:一个是优选法,嫁女要选择好过自己的人家;一个是差选法,娶媳要选择不如自己的人家。清代汪辉祖提出的这两条方案,其实理由很简单:即嫁出的女儿不会像晋朝时的谢家大才女谢道韫那样,拿强势的兄弟比弱势的丈夫,女儿自然就能守本分;同样,娶过来的媳妇也不会仗着娘家的威势财富飞扬跋扈。这种做法是不是很势利?不是。这是深切体味世道人情后的理性选择。

还有更多的就是因性格不合而离婚……但不管是如何离,是协议离还是判决离,都必须恪守道义。不能因为夫妻反目,就怒目相向,就大打出手,就隐匿财产,就跟踪盯梢,就泄露绯闻。无论是按照天道,还是人道,你泼别人家一身狗血,绝对换不来一碗鸡汤。

敦煌莫高窟曾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就保存着唐人的《放妻书》,被堪称史上最温柔的“离婚书”。考察其原意,无非就是夫妻情分虽尽,但离婚必守道义。“离婚书”中表明,夫妻俩因性格不合,自动选择离婚。丈夫祝福妻子重新打扮得漂漂亮亮,嫁个有钱的金主,有位的高官。离婚之后,互相忘却怨愤,各自安生,欢心度日,这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惜缘、协和、守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家法中对夫妻之道的解读和认知,也是对子孙后代慎重对待婚姻的规范和引领。按照现代的意思解释,就是“有缘有分、有始有终、好聚好散,遵道守义”。这不仅反映了深远的理性和智慧,也包含着深沉的人性情感和温暖的道德光芒。这光芒犹如一盏千年不灭的心灯,照亮万千子孙后代,使后人从中受益无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您的阅读!

搜索更多有关“夫妻缘分尽了十大征兆 夫妻相处之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